湖州城南莲花庄冬日白蘋洲
柳恽(456—517),字文畅,南朝齐梁时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柳恽从小受父、兄影响,勤奋好学,少有志向,才华出众,远近闻名。柳恽年轻时就以擅长赋诗闻名,少年时曾写有一篇流传久远的《捣衣》诗,其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最为时人赞赏。晚年在吴兴任上创作的名篇《江南曲》,被视为五言律诗的滥觞。柳恽少时学琴,琴技精湛,天下闻名。善于推陈出新,吴兴诗人丘迟知道柳恽爱琴,且又在自己家乡当“父母官”,于是从数百里外送给他一段琴材,并题了《题琴材奉柳吴兴》诗以相寄,留下一段佳话。柳恽善下围棋,是著名棋手,入梁后,梁武帝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优劣,为《棋品》三卷。恽为第二。柳恽还是博射高手,他“发必命中”。柳恽还精医术,通晓医学精妙之道。还擅长占卜,著有《卜杖龟经》。柳恽以多才多艺著称天下,梁武帝也曾赞叹道:“吾闻君子不可求备,至如柳恽,可谓具美,分其才艺,足了十人,”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两次出任吴兴太守,并且任职长达十一年之久,确实是吴兴之幸。
柳恽于梁天监二年(503),首次出任吴兴太守,后曾迁广州刺史等职,天监八年(509)“再为吴兴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吴兴东西苕溪交汇是太湖流域的水利重地,湖州西部常有山洪暴发,河道不畅,柳恽任吴兴太守后就“发民千人”“重修青塘”,《嘉泰吴兴志》载:“青塘,在县北三里迎禧门外,吴时开。梁太守柳恽重浚,亦名柳塘,又名法华塘,自城入法华山寺路也。”为缅怀他的治水功绩,该塘被称为“柳塘”、又名“柳公塘”。柳恽“为政清静”,体恤百姓,爱惜民力,持法公平,兴利除作弊,深得百姓爱戴。天监十六年(517)柳恽“于郡感疾,自陈解任。父老千余人拜表陈请,事未施行,卒。”柳恽卒于吴兴太守任上时年只有五十三。据传,出殡那天,湖州民吏万余或沿街哭泣,或扶棺送行。
湖州东街白蘋洲旧址牌坊
曾经的五亭胜景融化在繁华都市里了
柳恽,为人清廉好学,曾在毗山上筑毗山亭、建读书台。明朝大水利学家潘季驯,隆庆五年(1571)罢黜南归返乡,因仰慕先贤柳恽,特意选择离其故居西南3公里处的毗山和柳恽原读书台的旧址,仿效杜甫修筑了一座草堂,将其读书的一室取名为“芝林馆”取《孔子家语在厄》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之意。在家赋闲的四年多时间里,潘季驯在毗山博览群书,在毗山山顶普宁教寺边修建了一座家庙,除供奉潘氏祖先外,还专门供奉柳恽,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潘季驯对柳恽为政清廉,才质秀美,一心为民的崇敬。
湖州为吴越旧地,素有习武风尚,两汉时期还以尚武好勇见称于时。吴兴大族如沈氏等都曾是显赫东晋南朝的江东“武力强宗”。吴兴尚文风气的形成,风雅多才柳恽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吴兴尚文的代表人物,一是与柳恽共同制定新律的沈约,二是被柳恽聘为主簿并常常诗文唱和的吴均,由此发轫,崇文、尚文成为吴兴的文化传统。柳恽出任吴兴太守,“慕吴均文名”,即征聘吴均为主簿,迎至城内,“日引与赋诗”,相得甚欢。吴均曾有多首诗赠酬,传世就有十三首,如《迎柳吴兴道中》:“团团日西靡,仓客已蹉跎。长风倒危叶,轻丽网寒波。白云光采丽,青松意气多。所言饱恩德,忘我北山萝。”柳恽也有许多诗赠、和吴均。如《赠吴均》:“寒云晦沧州,奔潮溢南浦。相思白露亭,未望秋风渚。心知别路长,税谓若燕楚。关侯日辽鲍,如何拊行旅。愿作野鸟飞,飘然自轻举。”这些诗情景交融,通过周围景物抒发深沉的情感,以及超脱 尘世的抱负与思想境界。同时,也表达了柳恽与吴均的情谊。两人相与唱和,相得益彰。吴均这才有条件继承魏晋清美的诗风,扫除齐梁轻艳浮靡之习气,形成清新峭拔之“吴均体”。“均尝不得意,赠恽诗而去,久之复来,恽遇之如故,弗之憾也。荐之临川靖惠王,王称之于武帝,即日召入赋诗,悦焉。待诏着作,累迁奉朝请。”柳恽毫不介意,诗文如故,两人情深意笃,传为当时佳话。柳恽卒时,吴均痛哭失声,悲痛吟道:“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君随绿波远,我连清风归。”
湖城飞英公园内西亭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