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二十二年,秦王政在秦军攻克燕国上都蓟城后,开始筹划进攻楚国的军事计划。在廷议中,秦王与诸位大臣将军纵论亡楚大计。每临大事,召开朝廷会议,是秦国的传统,与会者应该都是大人物和博士生。秦王首先问李信:“寡人欲伐楚,以李将军的气度,需要动用多少军队?”李信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当即表示:“只需二十万。”秦王颔首不语。又问王翦:“王老将军您看呢?”王翦经过盘算思考,慎言道:“非六十万不可!”秦王当即嘲笑王翦说:“将军年纪大了,怎么变得如此胆怯!”秦王认为王翦怯弱而李信壮勇,遂任命李信为大将军、蒙武为副将,统领二十万秦军进攻楚国。
蒙武为副将,《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误写为蒙恬。根据《六国年表》及《史记·蒙恬列传》,攻楚为蒙武。《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蒙恬初为将是始皇二十六年,第一个军事任务是攻打齐国,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李信、蒙恬率兵伐楚是秦王政二十二年。秦王政选蒙武为副将,应该是一种审慎的考虑。蒙武年长,李信年轻,可优势互补。李信虽壮勇,但容易轻率、冲动,因此派一位有经验的老将为其副将是合适的。同时,蒙武也有战功,史载,“二十二年,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以蒙武为副将,更有利于秦军伐楚。而蒙恬当时年轻,还没有为将,亦无战功之记载。退一步讲,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战功,秦王政都不可能让蒙恬为副将。李信、蒙武伐楚失败后,于秦王政二十三年,王翦、蒙武率六十万大军再次大规模伐楚。秦王政二十四年,《史记》记载: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李信、蒙武率秦军伐楚失败后,秦王政仍然派蒙武为副将,协助王翦伐楚,可见,秦王政对蒙武的智和勇还是充分肯定的。
通常介绍蒙氏三杰如下:
蒙骜(?-公元前240年),《战国策》作蒙傲 ,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蒙骜本是齐国人,后来投靠秦国,官至上卿。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韩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 ,时年七十多岁。 其子蒙武、其孙蒙恬、蒙毅都是秦国名将。
蒙武(?—约公元前219年),名将蒙骜之子,蒙恬与蒙毅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将领。公元前224年,蒙武担任副将,跟随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楚将项燕。公元前223年,蒙武再度与王翦率军攻打楚国,击败楚军,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