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文有几章,大学全文大全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5 01:04:58

从结构上来说,程颐将《大学》全文分为十一章,最前面的一章叫“经”,后面的十章叫“传”。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到“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为第一章,也就是经的部分。按照程颐、朱熹的说法,这部分文字应该是当年孔子的论述,曾子记录和整理的。下面的内容被称为“传”,朱熹认为是曾子讲的,曾子的弟子记录整理的,是曾子对“经”的部分的阐释。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不同部分成书时间及背景可能不一样。

这种说法可不可信是另一个问题,但是《大学》这篇文章明显分前后两部分,这是没有问题的。前面“经”的部分就是一个总论,后面“传”的部分是对“经”的阐释,整篇文章结构很清晰。

接下来我们解释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什么叫“大学”?这和我们今天讲孩子要考大学的那个大学是不一样的。古人通常的解释是,所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但什么是“大人之学”呢?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大人”和年龄有关,另一种说法认为和年龄无关。

我们先说第一种。古代的教育分对成年人的教育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对成年人的教育称“大人之学”,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称“小子之学”,这是朱熹的解释。大学》这篇文章的内容是针对成年人的,属于“大人之学”,因此称“大学”。

未成年人学什么?两步,第一步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第二步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第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礼貌。“洒扫”是指洒水扫地,就是打扫卫生,指培养劳动习惯;“应对”是回答、说话,大人问你话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回答才是礼貌的,就是怎么和人说话;“进退”,字面的意思是前进、后退,指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你应该站在哪里,什么时候应该往前走,什么时候应该向后退,总而言之,就是礼仪,要教会孩子,和大人一起出去时怎样找对自己的位置。这是古代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一步。

我们会发现,古人教育小孩子的这些内容,恰恰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完全缺失的。现在谁家还教孩子“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别说让孩子干活,孩子自己主动干活,爷爷奶奶还马上就接过来呢。当代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在家里分不清楚谁是爷爷、谁是孙子。现在中国的爷爷普遍愿意当孙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退休了,没什么事儿,家里又只有一个孙子,爱心泛滥,无论孙子要干什么,爷爷都在旁边帮忙。问题是,爱他没毛病,但一定要在意识上确定谁是爷爷、谁是孙子。在家的时候惯得不像样了,他出去永远想当爷爷,当他步入社会的时候,就无法与人正常的交往了。从长久来讲,他一生的事业就断送在你对他的爱心上了。

古人不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其实,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勤劳的,你仔细观察,三岁以前的孩子,非常愿意干活,你不让他帮忙,他都主动跑过来帮忙,这是孩子的天性,劳动对于孩子来说与游戏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应该让他参与,那么,孩子喜爱劳动的天性就得到了发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具有了勤劳的美德,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看一看,哪一行业、哪个单位的成功人士是懒人啊?

如果三四岁的时候,孩子想劳动家长却不让,这种天性就被扼*了,孩子被培养出不好的生活习惯,长大以后再想改也难。“洒扫”也就罢了,干不干活这个事情对于人生的影响毕竟还是次要的,但“应对”这件事在当今的教育中也处于缺失状态,影响可就大了。现在的小学生有几个会说话的?你们接没接过孩子的电话,一张口就说我找谁谁谁的?没有礼貌,不知道给接电话的家长问个好。这叫什么?就是古人说的“应对”,就是应该怎么和长辈说话。小孩子是不懂的,需要家长去教。如果你一开始不教他,他和人说话一直就非常随意,等他长大走入社会以后,已经养成习惯了,再想改也难。一个说话没有礼貌的人,在这个社会上会混得怎样,我们都是心知肚明的吧。

“进退”也是一样,告诉小孩子要走在长辈的后面一点,进门的时候不要踩门槛,人家俩人站在那里聊天你别从中间走过去,我们今天的教育当中也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但你会发现,这个对我们的人生很重要啊!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进退”的相关礼仪。公司有客人来,你要派个老员工去接,派个新员工你自己都不放心的。据我观察,不懂得“进退”的员工,从领导一下车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是走在前面给领路,还是走在后面跟随?实际儒家的经典《礼记》中专门讲过这方面的礼仪,就是一句话,“每门让于客”。迎接重要的客人,你不能在客人前面乱跑,也不能与客人并排走,而是应该稍落后人家一点,这才是礼貌的。但是这样,客人走在前面,就不知道应该往哪边去了,所以每走到门的地方你要让他一下,示意一下,客人就知道往哪边走了。这种做法在我们今天的社交活动中仍旧是适用的吧!这都是古人总结的一些“进退”方面的礼仪,是教给小孩子的。

古人从小就学这些东西,还没学识字呢,就要先学会这些。我们可以想一想,通过“洒扫”培养成勤劳的美德,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应对”培养出礼貌的言谈;通过“进退”培养出礼貌的举止,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之后会是什么状态?如果具备这三条,在公司里,不管他知识技能如何,都会受到领导的赏识吧?如果你的员工里有这样的有礼貌又勤劳的年轻人,你会不会提拔他?古人从小培养孩子这些,就已经开始为他走向社会做铺垫了。我们今天当然也是为孩子做铺垫,但是我们考虑的太片面了。今天的家长大多是从知识的角度考虑帮孩子做铺垫,而不是从行为规范、道德修养上入手。孩子才四岁就送去学外语了,汉语还说不好呢,就怕孩子以后外语学不好。结果是形成这样一个现象,一切以分数为标准。考上大学之后才发现问题,高分低能啊!分越高,能力素质越低啊!为什么?你从小就这么培养的嘛!你让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知识上面了,他哪有时间去学别的。说孩子高分低能、情商低等等,实际都是家长错误教育方式导致的,实在怨不得孩子。

对比古人的小学教育,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是养成好的习惯重要,还是学习知识重要。换句话说,是知识优先于习惯,还是习惯优先于知识的问题。

古代的儿童教育,在“洒扫、应对、进退”之后,是开始学习“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也就是文化知识和一些必要的技能。简单的解释一下,“礼”是礼仪规范,“乐”是音乐方面的学习和修养,“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读书识字,“数”是数学。古人认为这些是一个君子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学会驾车?《论语》中经常讲到孔子出行,某某御,就是哪个弟子给孔子驾车。孔子弟子三千,不是谁都有资格给孔子驾车的,通常驾车的都是七十二贤人之中的,是最核心的弟子,因为在路途中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和老师单独交流,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想一想,孔子弟子三千,不是哪一个都有机会和老师单独接触的,若是不会驾车,你就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是不是?

当然,由于时代的差异,孔子那个时代要求孩子必须学习的基本技能,与今天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基本技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想一想,在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勤劳、有礼貌之后,是培养孩子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培养思路是不是对我们仍有启发。

先是素质培养,然后是文化知识,再后是基本技能,这是古人培养小孩子的思路,不是我们现在要讲的“大学”。按照朱熹的说法,培养未成年人的小子之学,讲的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和“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而成年人进入“大学”,就不再需要学习这些内容了,学习的内容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大学》这篇文章讲的核心内容。因为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大人之学”的学习内容,就是成年人的学习内容,因此书名为《大学》。

按照朱熹的理解,“大人之学”和“小子之学”的区别主要是在学习的内容,即不同年纪学不同的学问。我是不大赞同朱熹的说法的。

清代大学者、经学家胡渭认为,先秦的古书中,从“经”类到“子”部,所有的书里面,提到“大人”这个词的时候,要么是从品德修养来说,要么是从社会地位来说,从来没有从人的年龄说的。

比如,《周易》中的“利见大人”,“大人”二字,有的解释为指社会地位高的人,也有的解释为指道德修养好的人。古人认为,“有其位必有其德”,有高的社会地位,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否则叫“德不配位”,按照儒家的逻辑,“德不配位”会很快倒台的。所以,胡渭认为,“大人”同时指品德修养和社会地位,就是指品德修养好、社会地位高的人,是不是成年人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此胡渭认为,朱熹对《大学》的第一句的解释是错误的。

什么是“大人之学”?就是如何使自己成为品德修养好的人,如何使自己成为社会地位高的成功人士的学问,一句话,就是使自己成为大人物的学问,使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的学问,这才是“大人之学”。

我是比较认同胡渭的解释的。这篇文章的篇名是什么意思?就是成为大人物的学问,所以叫《大学》,由篇名我们就可以想到,《大学》的核心内容是教我们怎样成为大人物,怎样使自己的人生走向成功,这才是真正的“大学问”。

因此,学习《大学》,首先要有成为大人物的愿望,这篇文章对你才有意义。你如果不想成为大人物,这篇文章对你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曾子这篇文章是写给想要成为大人物的人,想要人生有所成就的人,想要进行自我完善和修炼的人,想要达到人生比较高层次和境界的人,这些人才需要学习《大学》。

“大学”两个字先点出了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划定了一个适读人群,同时也点明了这里面要讲的是什么。我们讲了半天什么叫“大人”、什么叫“大学”,就是要把这些问题弄明白。

再具体点儿说,《大学》研究的是怎样认识客观规律和社会,怎样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完善,怎样管理好家、国、天下,这些教学内容被称为“大学”。这篇文章记载的都是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篇名。《大学》是教你怎样实现自我价值,一步步走向成功、成为大人物、成为成功人士的方法。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大学》的内容,那么,你就已经知道了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