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山解渴记原文,浮槎山水记原文及翻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5 17:22:18

大石山解渴记原文,浮槎山水记原文及翻译(1)

大石山梁屹立于清水川东岸,我的老家清水古堡的北三里的地方。由于它孤 耸独傲,危势奇拔,自古就享有府谷境内“难得至高”的尊名。

“大石山梁”是我们当地人对它的称呼。而在乾隆版《府谷县志》里,有关 它的记载是因为:北山峭壁竦立,山石皆红、白、青色相间,因名“花石山”。“花石山”不仅峻伟,还挺秀,因而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从小就对它既熟悉,又亲 昵。记得生产队时,少不更事的我们大中午不歇晌,顶着烈日顺清水川河道北上, 非要探得它怀里的那一坡杏树,还有青杏垂吊在黄灿灿的树叶中没有;万一真有 个别漏网之颗实的侥幸,就赶快留意四周是否有照看的人员出没。总之,当时窃 喜中夹杂着紧张的那种贪婪眼神,全然将冒汗和冒烟的嘴脸抛却到忘而一空的地 步。不过,连续几年的干渴奔波,最终也没尝过一粒无论泛青或泛黄的杏,实在 让人有回忆还嫌羞怯的遗憾。

大石山梁留给我们太多的印象,正如我在拙作《山榆笔记-传说三则》里所 述:

一直以来,清水人认为,眼前突兀高耸的大石山梁,阴晴不定,变化莫测, 云遮雾罩,神秘幽幻。据说,其间游走着金牛,故尔,外面弥漫着虚幻,都是金 牛作法所为,借以掩饰自己的行迹。

一次,战国七雄之一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路经此地。观此山气象奇伟, 神秘莫测,再听闻,有金牛一说,遂决定留守,一探究竟。一天,大石山梁上空, 紫气祥云罗织,百啭灵鸟密布。突然,随着土地山川的微微颤动,一只金光耀眼 的牛角,正从山石间踽踽而升,快到弯角处,心急的赵五灵王伸手就拔,结果, 只得一空壳金角,金牛还是遁形而去,至今杳无音讯。

不过,清水人还是坚信,金牛还在,只是没遇到德高至善之真主,所以,不 愿现身而已。大石山梁印有赵五灵王,力拔金牛角时的踏迹,还有驻跸时,开凿 的石室暗窨若干。

时集历代,清水人名字中,涉“宝”字者多,端直叫“取宝”,“趋宝”的更 盛。

大石山梁崇高伟岸充满神奇,无疑在我幼小的心灵便产生了不可互替的影 响。其实,环绕大石山梁的闻名不只是它的奇特高尚,更有排列于前的“小石山 梁”的文化遗迹让人流连忘返,敬意十足。有关于此,乾隆《县志》是这么记述 的,“其南山湾曲回绕,中、北二山石多玲珑,下有‘玉皇洞’,详洞。山巅有石 塔,高数丈,一名‘塔儿山’,上有烽火墩一座,即明刘宁败寇处。一云刘事在 清水边外塔儿梁。飞崖百仞,山巅有大石,遥望若虎蹲,因名‘石虎山’。”本段 对大石山梁怀前的描述完全属实,那虎山仍然威风凛凛,那洞窟还在。记得高中 念书去麻镇,每次路过它的半山腰,有时间就去攀爬以了好奇之心思,没时间也 总是注目观望,恋恋不舍而去。至于那洞顶石岩的塔,郑居中县太纂写《县志》 时就已不复存在,现在其顶只剩一轮硕大磨盘和几方积水的窟窿。明朝大将刘宁 败寇是否也在此处,没有考证暂时不敢结论。但是,离大石山梁不远二三里的北 面山梁确有一个叫“塔儿梁”的地名,估计八九不离十地是真事。因为,那个塔 儿梁距离《县志》所云的“清水边外”不过七八里地。

对照二百多年前的旧迹,唯一遗憾的是“南山湾曲回绕”,现在被一个化工 散文集萃 5 厂替代。所谓“湾曲回绕”其实是指,大石山梁与南边的小石梁中间靠一座土山 梁隔开,山坡徒立,形成的沟自然深且长,当地的人们习惯把它叫“大石山沟”。农业社时,我们队的地就在那面长坡的背面,被称作“高垄背后”,正好和大石 山梁隔沟端对。前十几年,生产队的地被一个煤老板买断,多深的沟被填平,诺 大的化工厂紧贴大石山的脚边而建,高耸的大烟囱早已突出大石山梁顶不知多少 米。

大石山梁怀前的小石山梁只所以更令人着迷,主要是它的峭壁上凭空悬有四 个道教、佛教的寺窟,其中临东的第一洞,洞门凿饰精美,廊柱、门联一应俱全, 清晰可辨。门额石刻“玉皇阁”三字,论形体、功力绝非地方乡野所能书写。有 关这些悬阁神洞,当地一直流传一个说法,即洪荒之年的一天夜里,不知从哪里 来了一些神工巧匠,没费什么功夫就将山洞凿成。不久,就在天际放亮之时,适 逢一驮碳农夫路过,因好奇而问:你们那是做甚了?一掌柜模样的人对曰:我们 准备建一座神山,规模有五台那么大。“就你们这点人能建成?可不行!”驮碳农 夫说罢,摇头而去。世上万物万事都在一个机缘,机缘之忌就一个“破”字。掌 柜住持不用说通天识机,悟玄参妙。既然机缘说破,也只能万里鸿图就此半途而 废。我们小时候每听到这里,恨不得捋袖提鞋立马找那个驮碳农夫拼命!

其实,传说终归虚有之事。根据郑居中县太记叙,“‘石山梁窑’即‘花石山 崖’。崖面似危樯耸立,上有石窟四座,长、深、高、宽各有一二丈余。第三窑 内就石刻玉帝、罗汉诸神像,左墙内有一阁同。第四窑石刻神像不甚显,内左墙 微有碑形,上刻‘宏治二年二月开光。钦差宣府将军陈统’字,余皆残阙。又第 四窑顶有石塔一座,倾折坍毁。旧传有外方人来此塔取宝去,因致损塌云。”对 照此文,现在小石山梁的四洞依旧,里边的天花板莲花有些脱落,有些依然叶鲜 花艳。大小神像石刻有的头首不翼而飞,空留石身还在;有些壁凿佛龛整齐排列 按部就班。乾隆版《县志》最令我感兴趣的是那块碑形刻字,它首先声明此山仙 洞建成于明代的孝宗宏治二年(公元 1489)。其次作为钦差大臣的宣府将军陈统 名刻此山,说明凿刻此洞的规格之高是和朝廷的军事布防联系在一起。大明边防 共设九卫,宣化卫负责京畿核心安全,榆林卫重在防范外族的入侵。一个京城将 军跑到千里荒野的清水营行使“钦差”使命,并留迹于乱石悬洞之中,可见当时 清水在皇帝老儿心中的轻重。不过,大明的江山最终因一个府谷人王嘉胤在清水 城的做乱,近三百年的浮华随之破损而灰飞烟灭。

大石山梁,走过路过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它的高峻挺拔,烟雾缭绕和色彩斑 斓。小石山梁,对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清水人而言,它的生动,它的神奇永远是 我们溶入梦里的精彩和幻想,也是支撑我们实现美好的无尽食粮!

2018 年 8 月 22 日

我的家乡府谷清水古镇,水不见深,但甜且细长流;山不见猛,却骨又故事 丰。一切有赖于它处边陲和文化背景,如今天所述的此山,它进不了名山大景却 刻有人文内涵,是生长于其间的我们心中的圣迹。

8 月 23 日补记

大石山解渴记原文,浮槎山水记原文及翻译(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