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踯躅”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1.踯躅闲开艳艳花
《答张十一功曹》
[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功曹,官名。净,明净。空,空阔。两三家,虚数,这里指处处。筼筜,一种竹子。踯躅,即山踯躅,杜鹃花。炎瘴,南方炎热的瘴气。本诗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或“昌黎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
全诗前四句由远到近,依次写景,写出了明净之山,空阔之江,哀鸣之猿,纤细之笋,红艳之踯躅,描绘出了一幅幽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后四句抒情,以花闲衬人闲,以山静衬人寂,写出了诗人被贬之后落寞闲适的孤寂生活,暗含了无辜被贬后的悲苦和愤懑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堪忧的叹息和渴望再次被启用,希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2.踯躅千层不忍看
题赵昌踯躅
[宋]苏轼
枫林翠壁楚江边,
踯躅千层不忍看。
开卷例知归路近,
剑南樵叟为施丹。
踯躅,杜鹃花。翠壁,苍翠的石壁。开卷,翻开画卷。剑南樵叟,指四川画家赵昌。施丹,使用丹红画画。这是一首题画诗,本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全诗大意为:长江边上的苍翠石壁上、枫林里,到处开满了红艳艳的杜鹃花,层层叠叠。翻开画卷看到这一幕,我才知道故乡如此之近,这是剑南画家赵昌施展丹红画的踯躅画。本诗首句描写踯躅花开的地点,第二三句写花之多,同时触花生情,由蜀地千层杜鹃花想到自己故乡,表达了长期贬谪他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浓烈的思归心切之情。
五、结语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漂泊在外已久,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哪怕是踯躅这种杜鹃花,都会产生深深的思乡之情。“踯躅”二字,既指徘徊不定的心思,又指杜鹃花。触花生情时,它既是一种浓烈的游子思乡情怀,更是一种华夏文字传承的的文化情结。字,不仅仅是字,还代表着华夏思想、华夏文化。其传承发扬,皆靠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