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即是说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找到,既传授知识又教人品德且为人师表的真正的好老师,实在不容易找到。在过往的学习生涯中,我遇见过的老师不少,每个老师也都有他们的个性和特色。但是能够让我终生难忘的,宋才发老师一定是的。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法学学科团队领衔人,博士生导师。)
宋老师的课程坚定了我认真读书的信念。从2021年9月初入学到10月下旬,只有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初次见到宋老师的时候,老师虽已满头白发,却依然精神抖擞;虽已年过花甲,却依然神采奕奕。当面对宋老师那和善的目光时,瞬间觉得他老人家和我们之间没有距离感,更多的是亲切感。宋老师的授课风格很是独特,确实与一般的老师不太一样。譬如,尽管他已年过六旬(69岁),却始终站立着给学生们讲课。他授课从来不趴在讲台上念讲稿,始终脱稿潇洒地给我们讲授。即使不用麦克风也依旧声音洪亮,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讲到激情之处,更是甩开膀子、拍起桌子、掷地有声、慷慨激昂,让大家不禁跟着老师一起兴奋、感伤。每次在课堂上,宋老师总会带给我们惊喜,说出一些那么令人难忘的“金句”。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不一定是你们见过的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保证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我不可能做到每一句话都是真理,但是我敢保证对你们讲的每句话都是真话。”这种对课堂教学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执着求真的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
宋老师教会我如何读书。宋老师第二次课给我们讲授了“研究生如何读书”。他形象地比喻说,硕士生阶段是“母鸡带着小鸡”找知识的阶段,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带着研究问题在知识的河床两岸,自由地采集知识的花果。听了宋老师的授课,结合各门课程老师以及导师的教学方法,我才领悟到研究生阶段的读书方法是自学型,基本任务是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吸收和融会贯通。不仅如此,还要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把读书当作事业、生活的一部分;要有明确的读书目标和计划,把读、问、思、研结合起来,“读书”不等于“把书上的字看一遍”。宋老师还告诉我们,当下的研究生可分为三种“读书人”:确是读书人(读必恒、读必广、读必思)、算是读书人(读无常、读无几、读无思)、不是读书人(好似读过、只读教参书、以题代读、以考代读;读书就像生意场里四处点头握手,“广撒名片”而没有深交的人)。听到这里我对比自己发现,我似乎是游走在后两者之间的,瞬间感觉非常羞愧。因此,我深知还需要再提升自己读书的深度和广度,并且要勤做读书笔记,把读过的书的内容前后融会贯通。只有在读书过程中亲手写出来,才能内化为自己大脑中的东西,才能做到 “确是读书人”。
宋老师教会我如何写作。宋老师教导我们,研究生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尤其是学习政治和法律的研究生,必须做到“笔杆子”“嘴巴子”两过硬,既要有“文才”,又要有“辩才”。在大学读书期间,我们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学习,只有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丰富了自身的理论体系,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理论更好的转化为实践,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要像宋老师说的,要善于在读书中捕捉新的观点、发现新的资料和新的写作素材;要善于在读书的过程中,总结别人的写作经验(如构思技巧、逻辑结构、思维方式);要通过读书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动机、发现新的兴奋点;要带着准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去钻研有关文献资料,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宋老师说,读书人要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情真意切,才会发现写作并不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宋老师教会我如何做人。宋老师授课的第六讲是《研究生的治学与做人》,这一讲让我印象极为深刻。宋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做好文,首先要做好人,文如其人。只有拥有好的人品、人格,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像宋老师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写出对新时代有推动作用的好文章。不仅如此,宋老师还强调“治学要严谨,治学是做人的升华,做人是要用尽一生去努力的。”我们一定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治学的过程是苦中求乐,先苦后乐,苦中有乐。“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因此,我们都应该像宋老师那样活到老、学到老。宋老师还教诲我们,研究生应当具有宽阔的眼界和恢弘的学术气度,平时要多关心国家大事,不能够只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要想有宽阔的眼界,就必须立足实践收集资料;在课堂学习之余,还应当多做社会调查研究,练就“田野调查”的基本功。在这个方面,宋老师也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浏览宋老师过往活动轨迹就能看到,宋老师虽已年过花甲,但是他却时常带着自己的弟子以及高校的年轻老师,到老少边穷的民族地区开展乡村调查,并将调研成果写成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供读者品尝。
宋老师的《法学方法论》课程犹如一股清风,不仅为我们指引了学术的道路,更是拨开了人生旅途的迷雾。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尽管和宋老师相处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却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味的;宋老师的人生高度,也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努力攀登的。希望下一次与老师相遇时,我们有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作者:陈润生,系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1级法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