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系统科学方法,需要先弄清楚什么是“系统”和“系统科学”。“系统”是系统科学的逻辑起点,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的综合体。”丰富系统科学理论的钱学森认为系统是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科学”是对系统本质的正确反映和真理性认识,是探索系统的存在方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问。简言之,系统科学就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系统科学已经形成一个学科群,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博弈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等。在钱学森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系统科学是与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并列的九大学科部类之一,与数学类似,是一门涵盖范围广、具有普遍方法论意义和研究工具价值的横断科学。
系统科学方法的定义
系统科学方法可以定义为,以系统为基本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的思维,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以及层次关系等角度出发,探求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获得解决问题整体方案的科学研究方法。国际系统科学方法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系统科学方法是一种研究系统内在复杂性的多学科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行为科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其他专门领域中取得的系统研究成果,为解决总体范围内的问题提供整体论的观点。
系统科学方法的特征
系统科学方法具有四方面特征。
一是整体性,系统不是单纯各要素的总和,各个要素会综合产生变化,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有整体的状态和功能,即涌现性。系统科学方法的整体性特征,要求我们在对事物的研究过程中,从整体与部分的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从而使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归纳和演绎、局部和整体、个别与一般协调一致。
二是综合性,任何系统都是以这些或那些要素为特定目的而组合的综合体。系统科学方法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对任何一个对象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成分、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综合考察,因此,系统科学方法把分析、综合、数学、逻辑等各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科的综合和研究方法的综合。
三是动态性,任何现实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需要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为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系统科学方法的动态性特征要求关注系统状态与时间的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关注系统的状态转化,系统科学方法力求掌握和运用好动态性,既注重对系统的科学预测和研判,也注重让系统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是最优化,系统的最优化是自然界物质系统发展的一种趋势,它为系统方法的最优化原则提供了客观依据。系统科学方法通过对客观世界有序系统发展过程的概括和总结,提供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最优化特征要求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采用时间、空间、程序、主体、客体等方面的峰值,从系统多种目标、多种可能的途径中选择最优系统、最优功能、最优运动状态,进行综合优化和系统筛选,运用线性规划等有效方法,实现整体最优效果和最佳目标。
系统科学方法的公共政策意义
将系统科学方法运用到公共政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可以促进政策分析表达严谨化,避免较强的主观性,更多地使用数学符号和特定的逻辑概念,如运用运筹学来为农贸市场选址打分,而不是单凭主观感觉决策。二是可以推动政策分析视角多元化,系统科学方法属于交叉科学,特别是提供了很多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公共政策分析中定性分析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三是提升政策实施全过程的精准化,将系统方法中包括模型和仿真在内的一些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到政策过程中,能够促使公共部门决策更科学,让我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精准,如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分级诊疗体系及政策进行模拟和优化。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教授】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