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数据表格或图表,可是怎么知道数据背后的信息呢,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一下吧。
“你看看最近的销售数据,有啥发现不?”在工作中,这种无明确目标的问题经常出现。讨厌的地方是:大部分时候,日常数据就是只有一点波动。如果直接把“环比3%增长”这种结论报上去,又会被扣个“这我也知道,要深入分析!”的帽子。那到底该咋办?今天系统讲解下。
解读数据是有标准顺序的,分为7步走:看数字、找规律、立标准、看结构、明假设、验真伪、出结论。我们不着急,一步步来讲:
一、看数字这是最基础的,同比,环比,绝对值,涨了、跌了……日常报告都是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不招人待见。一来,只要是个人看一眼就知道情况了,没啥写的必要;二来,这些玩意没业务含义,讲了跟没讲一样,所以必须深入一步。
二、找规律想深入一步,可以把数据时间拖长一点,看看有没有自然规律。这一步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直接把日报表连起来看即可,但是非常管用!因为很多常规数据波动,就是有周期性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可以避免大惊小怪,误报错报。还能敏锐地观察到真正的问题(如下图)。
三、立标准想再深入一些,就得找判断标准。数据 标准=判断,有了好坏判断,才能继续往下思考:为啥好/为啥坏。最好的标准,就是有个KPI值压在头上,这样直接对比KPI完成率就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