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三大阶段,黑格尔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7 17:39:22

黑格尔哲学三大阶段,黑格尔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统一(1)

尚在青年时期写出的关于《费希特和谢林思想体系的区别》中,黑格尔就表示,这篇文章中已经孕育了他未来哲学的萌芽。他称费希特以主体为出发点的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称谢林的在自我中见到自然在自然中见到无意识的创造精神的同一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自己后来的立场是介于他们两者之间的,他走的是一条综合之道。他通过超乎于争论双方之上的方式来裁决他们的争论。继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后,黑格尔提出了绝对唯心主义,在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之上高高站立着绝对精神。

事实上,谢林也曾经自以为能够达到一种“绝对”的观念。但是,黑格尔却在两方面对他提出了指责,他认为,在谢林那里,绝对物“好像是从枪膛里射出来的东西一样”。谢林仅仅满足于在一种天才的理智的直观的基础上突然引入绝对物,而没有说明,精神是如何根据辩证的原则一级一级地逐步上升最后达到绝对的。在谢林关于自然和精神的对立性的思想中,黑格尔显然更偏重他的精神方面。对黑格尔来说,整个世界的进程是精神的自我发展。哲学的任务就是,在思考中观察这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根据辩证法的原则,这种自我发展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哲学的结构也是由此决定的。在第一阶段,世界精神处于一种“自在的”状态,观察这一阶段的哲学原则我们称为逻辑学。在第二阶段,世界精神是处于“自我显现的”、“自我异化的”和“他在的”状态,精神以空间和时间中的自然的形式显现自身,自然哲学就是用来观察这一阶段的。在第三阶段,也就是最后阶段,精神又从自我显现中返回到自身,精神处于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与此相适应的就是哲学的第三级,精神哲学。

逻辑学

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的开头就说,他的这部书的内容就是“对上帝的阐述,是要表达上帝在创造自然以及有限精神的过程中,他的永恒的本质是如何的”。在黑格尔那里,逻辑学是与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概念完全不同的东西。迄今为止作为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的逻辑学在黑格尔的逻辑学里只占据一部分地位。作为整体的逻辑学并不是只为了考察我们人类思想的形式和内容,而是为了考察精神、理念和永恒无限的自在存在的状态。

概念、逻辑原则、范畴不仅仅是思维的法则,而且还是客观实体。(在经院哲学的共相之争的意义上,黑格尔应该是个“现实主义者”。)它们不仅包含了我们的思维的结构,而且还包含着宇宙的逻辑结构。当然也只是一种结构框架!因为它们只是在思想中表达宇宙的本质,只是作为一种思维的东西。但是,当我们从一个概念中推导出另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从我们自身中构建出这个概念,我们仿佛只是旁观者,我们只是跟随着这个概念的自我发展,这就如同一个研究自然的科学家只是客观地旁观自然形态的自我发展,或者一个历史学家只是客观地考察历史进程的自我发展。

黑格尔严格地按照前后一致性原则从一个出发点开始而发展出他的全部的逻辑学。我们在这里不想叙述他的逻辑发展的细节,而只是考察一下他的逻辑出发点。最普遍的同时也是最为空洞的概念就是“存有”。那么,在最普遍的形式中的“存有”是什么呢?我们的目光所及,到处都只是某种特定的(而非普遍的)存有。但是,一种能够消除一切规定性的存有从根本上说就是虚无。它不是一种真实的东西,而只是一种一般的思想,所以也就是“无”。这样,我们就从“有”过渡到“无”。这样,在系统地分析一个概念的过程中,我们就总会发现下一个。在生成的概念中,黑格尔不仅在“有”与“无”之间引起了矛盾,而且他还走得更远,他以此为出发点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概念,直到最高的概念“绝对精神”。

必须指出的是,同一律、矛盾律以及一切形式逻辑的核心,在这种辩证逻辑的方式上根本就不可能构成最高的原则。矛盾并不能被排除,相反,每一个有限的现象都似乎已经表明,它从自身出发并超越自身就必然会遇到自己的对立面。向对立面的过渡并不能完全消灭自身。意欲称为一种逻辑或科学的思想是无价值的,而且这种思想也没有能力把在现实自身中存在的矛盾纳入自己的思想并消化之,而且在其中也不可能发现更高的统一性——因为只有这样,思想才能对富于生命活力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

自然哲学

黑格尔的天性不可能把他引向外在的自然王国,他的整个的研究的方向已经表明了这一点,他更为关注的是“精神”的王国(在这里,精神被理解为自然的对立面),是人类本身及其社会和历史,简言之,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与自然科学相区别的人文科学或文化学。黑格尔在伯尔尼做家庭教师的时候,面对艾伯塔斯山秀美的自然风光他表现得无动于衷,大自然似乎触动不了他的神经。而康德就与他不同,尽管康德从来都没有见过艾伯塔斯山,但是,当他面对繁星密布的夜空时,他总会陡然心生敬畏之情,并引起他对宇宙的沉思冥想。

所以,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这里,他仍然承袭了谢林的思想。谢林本人也不是一个经验主义的自然研究者,他也总是试图把他的哲学原则生搬硬套到现实自然中去。不过,谢林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还是具有相当渊博的学识,这样就避免了他会做出某些过于武断的结论。黑格尔就不具备这样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此外,他还是一个非常喜欢建立体系的人,他总是试图从一个原则出发推导出一切。所以,毫不奇怪,当经验现实与他预先设定的体系不相符合的时候,黑格尔就不惜削足适履了,而且他还站在自己的哲学立场的高度,甚至居高临下地蔑视那些拘泥于经验现实的人。

尽管如此,黑格尔对自然的研究也是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是与“自在存在”相对的一个“他在”的王国。这是什么意思呢?“自在”是一个逻辑学的或数学的概念,它是一种绝对的和无条件的东西,是一种无限的和永恒的东西。那么处于时空内的事物又如何呢?比如,空间中的一个点就其本身而言毫无意义,它从自身出发观察空间中的其他点时,它与这些点并没有什么区别。唯一决定它在空间中处于那个点上的东西就是它的处境,也就是它与其他点的关系。它与其他点的“不同之处”也仅仅由此决定。因此,它的意义就是“他在”。

空间和时间中的所有物体和力量莫不如此。

精神哲学

高于自然的精神王国亦即精神哲学也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主观精神。黑格尔把精神的第一阶段称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的思想研究的是个体的人的生活。只有在人的身上——在动物身上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精神才意识到自己。凡是一般逻辑概念中被认为是作为思想而存在的东西,都是人通过将其放入自己的意识之中而获得的。在这里,精神就是“和自己相处”或“自为”。更确切地说,在这里,精神开始从“出离自己的存在”状态过渡到“自为存在的”状态。之所以说它开始,是因为精神在个体的人那里还不是真实的和完全“自为的”。人虽然是个自为的存在者,即他是一个特定的不可混淆的个体,他的确定性并不仅仅由于他的“他在性”,但是,人同时又是一种种属生物,他是作为一个种属的样本被考察的,他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并且被他的“他在性”所决定。

客观精神。我们今天仍然使用客观精神这一概念,我们会说:一个精神产物,比如一个思想体系,一种理论,一部著作,不仅仅是一种“心灵的”东西,不仅仅是包含在创造它的人的心灵之内,或仅仅包含在另一个正在专注于它的人的心灵之内。它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能够脱离开个体心灵而单独存在的“客观的”精神产物。这一概念的运用虽然导源于黑格尔,但是它后来也偏离了黑格尔的本意。对黑格尔来说,客观精神也可被称为伦理学。在他看来,客观精神的世界就是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世界,也是历史的世界。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中,个体的主观精神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客观秩序的领域,因而他也进入了超个体原则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进入了伦理学的范畴。

在黑格尔关于客观精神的学说中,他的历史哲学是最为有趣的部分,我们将在后面再对它特别地加以考察。

绝对精神。蔓延在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之上的是绝对精神。只是在这里,精神才从“他在”完全返回到自身,精神才是“自在自为的”。绝对精神的世界又被分为三个等级:艺术、宗教和哲学。

在客观精神的范围内,在历史生活中,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之间,也就是个体与超个体的社会力量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毋宁说驱动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也正在于此——但是,在艺术作品中,自我和解的精神,主体与客体却显现为一种完全和谐的状态,绝对理念以纯粹的形式呈现出来。虽然我们在这里不可能详细地探讨黑格尔的哲学美学思想,但是应该指出,这些思想表明了黑格尔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而且他对这个哲学分支的后来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比如说,弗里德里希·提奥多·菲舍尔(1807—1887)的美学思想就是完全建立在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之上的。

宗教是处在艺术之上的——这与谢林有所不同。艺术是在外在感性形式中显露出和谐,宗教则是在人的内心中显露出和谐。哲学是第三种形式,也是最高的形式,绝对精神就存在于其中。因为,即使在宗教中,绝对物仍然没有思想的纯粹概念的形态,它还仍然被感情和观念所困缚。哲学将艺术中的直观的东西和宗教中的观念的和感情的东西转化为思想的纯粹形式。精神完全返回到自身。

黑格尔哲学三大阶段,黑格尔哲学的思维和存在的统一(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