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此,清政府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大臣,才认识到了学习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开始上书改革。中国这才被迫进入到了开放时期,被动与西方的交往期,刚好此时有个词,很符合,叫做"西学东渐"。当时,就连清朝政府,都开始培育相关的"西学"人才,开办西式学校,开设西式课程,甚至接受西方诸国的建议,派遣留美幼童。而随着西方的科技文化陆陆续续进入到中国,当时的中国人也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新词新语的诞生,所受到的社会影响而"学贯中西"一词,就是在清末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才出现的。它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是清末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而中国的词语,如果是新词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变动的影响,所以从"学贯中西"一词上,我们不仅能看到当时的先辈们,在面对西方文化时,悲悲切切的感受,更能看到他们对于"学贯中西"的人才的敬重。
而从"中西文化关系"中的地理方位,加上中国外交史范围的变迁。看到了中国在文化外交上,从一个自信勃发的文化大国,逐渐被西方的新兴国家所超越,到晚清时期的不知所措,再到后来的学习西方文化,以及这一切的历史变化,所导致的"西学东渐"学潮。从一个词语就概括了中国的文化交流史。所以,"学贯中西"一词,在当时,是人们对普遍意义上的顶尖人才多进行的最大褒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