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历史上的大事件,历史课本中和屡次的历史考试中都有,让人印象深刻。卫鞅变法是《大秦帝国之裂变》的主题,也是秦国从穆公称霸之后穷兵黩武重振国力的重要举措。秦国自穆公之后,连年征伐,却越打越穷,到了秦献公的最后一战,国力疲羸到了极点,从《大秦帝国之裂变》剧情中看,秦国高层的生活,就和我国六七十年代山村农民家的生活差不多。秦国面对死敌魏国,就像一个手无寸铁的羸弱乞丐面对手持利刃的强壮大汉。因为当时的魏国是战国一霸,有鬼谷子的弟子庞涓为领军统帅,庞涓虽不如孙膑,却也是和孙膑齐名的名将。而庞涓的主张就要灭秦,以解除逐鹿中原的后顾之忧。
在此背景之下,卫鞅在秦孝公嬴渠梁的召贤令感召下,入秦施展自己的“依法治国”抱负。向秦国提出了“强秦九论”,从宏观层面向秦孝公阐述了强秦的框架。
卫鞅,卫国人,是周文王的后代。周武王姬发灭商纣王后,分封其弟兄和姜太公等人为诸侯,所以卫鞅姓姬,实际上应该叫姬鞅。因为在卫国,他是庶出的一支,在卫国时,叫公子鞅。因卫国国土面积小,他便出国寻找施展才学和抱负的机会。先是到了魏国首都安邑,在魏国丞相公叔痤手下当中庶子。不幸的是,在秦献公的最后一战中,被秦孝公俘获。后秦国在当时的颓势下,不得不放了公叔痤。公叔痤从此后不受魏国待见,很快病死。
卫鞅的“依法治国”,深得秦孝公的赏识。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卫鞅任左庶长,后来更是兼领军政大权,强势推出了一系列新法令,变法彻底地革除了秦国的积弊,极大地发展了秦国的农耕、工商和军事改革,迅速提升了秦国的国力,训练出了一支精锐部队。通过韬光养晦和彻底的变法,秦国步入了正轨,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诸侯国。
鉴于卫鞅的功劳,秦君将秦国的商於之地分封给了卫鞅,卫鞅才有了商君的称呼,也呼卫鞅为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