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正明 原载《明报月刊》
安徒生出身在丹麦中部奥登塞镇一个穷皮鞋匠的家庭里,处在十九世纪拿破仑称雄、丹麦大地主、贵族横行霸道的黑暗年代,他关心和同情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鞭笞统治者的残酷和昏庸,一生留下200多篇童话故事,以其奇幻、深刻、富于人文精神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童话大师。
十八世纪初,首先流行于法国被称为 “ 汉 风 ” ( chinoiserie) 的中国文化热,到十九世纪已经波及安徒生所在的北欧。所谓“ 汉 风 ”, 原本指服装、 装饰、瓷器、漆器、丝织、染色、壁纸、建筑、绘画等工艺和艺术品的中国风格,尤其是中国江南文化风格, 例如富于诗情画意的 园林建 筑,后来逐渐渗透到诗歌和其他文学形式。
从来没有到过中国的安徒生也迷恋“汉风”。在他的童话中可以见出不少关于中国的幻想。《夜莺》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灵感来自作者迷恋的瑞典歌剧皇后詹尼·琳德,琳德因此被誉为 “瑞典的夜莺 ”。但是,安徒生把故事背景设在遥远的中国。在他的想像中,皇宫御花园有一只夜莺,它的歌声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可是,当中国皇帝从外国旅游者的书中知道这件事时,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只夜莺。朝臣奉命询问宫廷上上下下,发现唯一听过夜莺歌唱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厨娘。朝臣在厨娘的引领下去寻找夜莺时,他们起初把奶牛的鸣叫当成夜莺的歌唱,接着又把青蛙的呱噪当美妙的音韵。他们终于找到夜莺,把它带到宫中。夜莺动人的歌喉使皇帝流出了眼泪--这也许是东方一位具有双重人格的开明君主的人性中的仁爱之光。从此,夜莺有了精巧的鸟笼,有了栓腿的丝带,有了很多人的精心伺候……
这个童话可以使人想起《庄子·至乐》中“鲁侯养鸟”的寓言: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是神鸟,率众把它引进宫中奉若上宾,在鲁庙专门为它摆设酒宴,演奏“九韶”以为娱乐,设牛、羊、猪三牲大祭作为它的膳食。这样一来,鸟被折腾得晕头转向,忧伤过度,不食不饮,三天就死了。安徒生虽然曾经广泛阅读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但他似乎并没有读过庄子。他笔下的夜莺的命运也不像庄子笔下的海鸟。当夜莺面临庄子的海鸟的同样命运之际,日本天皇派信使给中国皇帝送来了一只更精巧更美丽的机械夜莺作为礼品。“相形见绌”的活生生的夜莺被放逐了。故事的结局是:对机械夜莺已经感到索然无味并且在生命最后的弥留之际的皇帝,突然见到夜莺从林中飞来为他演唱了一只美丽的曲子,因为它记得它的歌声曾经使他潸然泪下--这是值得回报的最珍贵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