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适得很”是四川话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表示某事或某人非常适合或令人感到满意、舒适或愉悦。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让调查研究变得“真巴适”,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方式方法、注重“实”字落地,推动调查研究找真问题、办实在事。
坚持问题导向,让调查研究有“精度”。调研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促进发展。年轻干部开展调研要树牢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搞清群众聚焦、关注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调研,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和单位,体察实情、解剖麻雀。要注重在群众关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确定选题,事先梳理“问题清单”,列出“诉求列表”,坚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下沉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困难多、情况复杂的一线,善于运用“群众工作法”“刨根问底”,把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百姓身边,与群众打成一片,到群众中间去寻找解决群众问题的“金玉良言”,实现为民所谋和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
采取“四不两直”,让调查研究显实效。当前,仍然存在个别单位干部怯于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调研,既有身子扑不下去的“包袱”,也有怕发现问题解决不了的顾虑,甚至担心提出来的问题会“石沉大海”,也会得罪“左邻右舍”而瞻前顾后。这就要求我们调研过程中,拿出“钉钉子”精神,多走随机性的“自选路线”看“后院”、看“角落”,通过倾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呼声、心声,真真正正吃透民心、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真心实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研群众所盼,解群众所难。对发现的问题不回避、责任不推诿、重担不甩锅,做到立即改、马上办,推动问题解决落地见效,实现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
注重“实”字落地,让调查研究见长效。要推动实地调研再深化,坚持正反结合、多点印证开展调研,深入基层蹲够时间,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把情况摸准、对策提实。要推动对策措施再具化,多出破题之策、多建固本之制、多谋长远之计,确保调研成果有深度、可转化、能运用。要推动成果运用再实化,坚持边调研、边出成果、边有效转化,积极推动调研建言转化为科学决策的依据、破局解难的举措、全面创优的抓手,确保有一件是一件,提一件成一件,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