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步,仔细看乐谱中的每一处表情记号。它们提示了不同地方的不同处理方式,例如强弱、连音跳音、呼吸等等。
如果有指法,还有注意指法问题。
同一个谱子,用心、仔细地人一定能看出更多细节、处理的更加到位。所以他的音乐就一定比单纯照着谱子弹音的人更丰满。
学音乐的第二要素:分辨、聆听
很多家长认为,我家孩子能弹几首钢琴曲、拉几段小提琴曲、唱几首歌,就是“会”音乐了。
这种充其量叫弹谱子、唱谱子,不叫弹琴唱歌,更称不上“会音乐”。
在我的音乐素养课上,我反复强调要“听准”,因为听准是音乐入门的极为重要的基石。它重要到,假如你的孩子或你自己听不准,那么将来一定会限制你的音乐之路,不管是走专业还是兴趣爱好,都会有极大的限制。
以钢琴为例,若没有一副好耳朵、没有一定的音乐鉴赏力,那只能称为死弹琴,跟书呆子没两样。
至于我说的是不是夸大其词,请大家听下面两组对比:
两个视频是同一首曲子,李斯特的《爱之梦》。
第一个是小朋友弹的,非常棒了,稚拙可爱。但跟第二个视频中的音响效果对比一下,相信大家都可以听出来,孩子在数拍子、弹音符,而鲁宾斯坦则是在演奏音乐。
就算不是小朋友,就算是成人、甚至弹琴非常熟练的人,如果只强调演奏技术,那势必会导致他的演奏缺失灵性、内涵和音乐的美感。
所以想学习或真正能欣赏音乐,必须训练自己的耳朵,在有了一定的乐感基础后,再学习如何用心去聆听和仔细分辨每个乐句乃至每个乐音的长度、感觉等,才能体会到音乐之妙,才能进一步应用在自己的演奏、演唱中。
学音乐的第三要素:音乐思维的养成
我们都知道,学语文、英语等文科时,必须培养“语感”;学数学时,启蒙阶段不是学加减乘除这些运算,而是培养孩子的“数感”和数学思维,学着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音乐也一样。
在经过正确、严格的训练后,你会慢慢养成用音乐的角度去看世界的习惯,这就是一种音乐思维方式,是综合性的能力。
我上面说的几种能力,都是音乐素养的训练范围。
很多人问,学音乐素养将来可以做什么?假如你的孩子音乐素养学得好,音准准确、乐感良好、想象力丰富,那么不论他会不会乐器、能不能唱歌,都可以在将来继续学习编曲、作曲专业。不论古典乐还是流行乐,都需要作曲、编曲人才。
就算学乐器和唱歌,也必须有音乐素养的基础。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先生说:专业好,视唱练耳肯定好; 视唱练耳好,专业未必好; 视唱练耳不好,专业肯定不好。
所以,并不是会弹几首曲子、会唱几首歌就是会音乐、懂音乐了。不论大人还是孩子,想要真正迈入音乐世界的大门,严格训练耳朵、思维等音乐素养,才是正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