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亭 停半山 半途莫废’的‘半’是数词吗?
‘半山亭 停半山 半途莫废’。
现在来对桂平西山半山亭联的人比较多,但绝大多数都把这里的‘半’做数词来对,真的正确吗?
数词有两种:
一种定数词,比如一二三四五六...等等;
一种半数词,比如几、满、双、两、半、群、零、头、首、单、孤、独、偶、贰、次、总、全、咫、阖、悉、多、少、数、诸、重、众、滴、寸等,意思就是除它本来的意思用以外,在对联时可以是数词,一半一半。但很多现代人已经不晓得怎样分辨和使用这种半数词了,经常混用,或者说是用混,其实一个简单的分辨方法就行:
当试试可加量词时就属半数词,不可加量词时则不能算半数词。
比如:
山水半城开气象;
富强一梦长精神。
半城烟雨,半(座)城,这里就是作数词。
又比如湖南衡山的半山亭联::
遵道而行 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 欲登绝顶莫辞劳。
这里的‘半’就不是数词,不能称作‘半座途’、或者‘半个途’,而是形容词性的,‘半途中’。
再回到‘半山亭’,试试理解这个‘半’字本来的意思:
1) 假如它是数词,‘半山亭’,意思就是半座山的亭,那很多的亭了,实际只有一个。
2) 这里的‘半’字词性本来汉语字典解释时是形容词性,用在这里的时候‘半山亭’就是半山上的亭。
看这两个哪个更符合实际,联系前后字词的语意及使用场景,不用讲这里也是用它本来字义形容词性时最合适,而不是做数词用。
所以来对‘半山亭联’时把‘半’作数词来对联应该是不咋合适的!值得商榷!
所以要判断这种半数词是不是数词:
步骤一就是先看能不能带量词,或者看其后面的一个字可不可以当量词用,能带量词则是数词,不能带可能不是数词;
步骤二就是一定要联系前后字义、词义、语意才能最终确定!
用两种词性的两联来扯扯定数词与半数词的灵活运用(因是古联,用繁体):
(一)
半山亭 停半山 半途莫廢;
千里馬 碼千裡 千道須勤。
半山亭 停半山 三山凌苦雾 半途切莫废;(步步阶梯上泰山,惟贵在坚持)
千里马 码千里 九曲激悲风 千道都须勤。(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没有捷径)
人 常易自屈膝,半途而废;
马 最难不停蹄,天道酬勤。
联意主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曾有:
半山凌苦雾,亭上鸟声喧客席;
千里激雄风,马头山色映诗囊。
所以: 宁骑千里马,莫卧半山亭。
注1: 西山下曾经有座古桥是为了方便南来北往的人们骑马过桥而建,那时一匹匹骏马(千里马)奔驰在西山脚下,日行千里。
注2: 这里的‘千里马’是名词专词,国语词典里是形容‘日行千里的良马’,这时的‘千’是形容词性,‘千里’国语词典里则是‘形容路途遥远’。这时则不能把它理解为作定数词性时的‘千里长的马’。我们改一下更直观理解,比如把词改为‘千里路’,这时这里的‘千’字就是定数词:千里长的路。
(二)
半山亭 停半山 半途莫廢;
天祿閣 擱天祿 天道須勤。
为了平仄及词性:
上联把‘半途而废’的‘而’改为‘莫’;
下联把 ‘天道酬勤’的‘酬’改为‘须’。
半山亭 停半山 半途莫废;
天禄阁 搁天禄 天道酬勤。
感觉不改读起来更顺口,哈哈!
先从创作手法和词义内容看,上联属于带数字的哲理联和拆字联、回文联、顶针联、重字联,表现手法丰富,寓意十分深刻。
然后更难的是‘半山亭’是专词,且联中含有同音、且又有同—部首的名词‘亭’和动词‘停’,给下联创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此外,下联还要如上联一样运用比兴手法,富含哲理,耐人寻味,还要贴切自然。
最后还要以哲理句成语‘天道酬勤’来对哲理句‘半途莫废’!
但如果不局限于桂平以及西山风景区的话,从普世的人生哲理寓意角度上看,则还是很有意味的,虽说表面意境不那么明显。
但非常遗憾的是,征联方要求是桂平当地的景物景点元素来对,太有局限。
这里只是从纯对联的角度来扯谈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