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去杭州参观学习,闲暇时来到济公生活地灵隐寺漫步,对千篇一律的景点景观没有感兴趣,但是,一副对联让我眼前一亮,驻足欣赏后,觉得非常有趣。为此,留点文字。
浙江杭州灵隐寺内的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大体意思是,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以一颗坦然的心看世事纷纭,不求万事皆如意,一半称心就足矣!
这幅“半字歌”对联语言朴实有余,包含哲理丰富。其实,这种生活才是普通大众的生活状态,折射的是人们能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难怪林语堂先生对其评价称之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01 “半字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的国度,文化底蕴丰厚,在众多璀璨耀目、灿烂照人的文字堆里,不缺半字,成语字典里诸如“半真半假”“半生半死”等半字开头的成语就有一二百个。所以,半字文化是需要很好的总结和研究一下的。
其实,半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产品之一,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思想。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诗人李密庵留下的《半字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现代人对“半字歌”又进行了演绎,也就有了新的叙述: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
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由此可见,《半字歌》所描画的不仅仅是那种自然放浪的生活,而是集中反映了人生的中庸哲理。它即是儒家思想的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每一个现代人,不论职务高低,不管年岁大小,也不管文化层次多高,更不论能力、环境、机遇的差别,每一个人的人生过程中乃至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也会有不同的人生理想诠释和心态解读。了解和认识这《半字歌》,可以从中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必定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对社会都会有所教益。
02 半字歌里有哲学。
无论清朝李密庵的《半字歌》,还是当代流行的半字歌,读来犹如清风吹走了迷雾,让我们对人生哲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其实,《半字歌》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哲学精神。相对于西方的形而上学的诱惑,我们从古至今始终没有看到东方远古时代早已升起的深奥思想的光芒。李密庵以他半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半字”短歌,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东方人的生活智慧,揭示出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哲学精神。“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短歌指出了在生活中以“半字”为原则的人生之路:“半雅半粗器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为什么要按照“半字”原则去生活?“半字歌”揭示出“半字”生活的好处,也揭示出了违背“半字”原则的危害:“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中道”原则。所谓“中道”,其精神实质是在生活实践中,手持两端,反对偏执和极端的文化精神。说以,凡事“取其中”,不要走极端,避免偏执。 “半字”教育我们要对自己要节制,对他人要宽容和包容。这既是对人生的一种判断,也是在生活实践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原则,更是一种崇高的价值。细想一下,我们的人始终是一个“未完成的”东西,可谓人无完人,而且只要人存在,他就始终处于(在历史中)自我完成、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而且永远不会最后完成,永远不会达到那样一个完满的理想的境地,永远不会形成最后的、最高的不变的本质--真善美。
“半字”教育我们要适度。人不是“物”,人是一个“过 程”,人始终“在路上”。有“半”才有“中”,从“一”里取其半,就有了两个“一半”,也就有了“中”;只有“取其半”,不走极端,不完满,不绝对,才有另一半存在的空间。所以,“半字”原则等于“中字”原则,半道即中道,“半字”哲学也就是“中字”哲学。如“酒饮半酣”就是饮酒在“酣”与“不酣”之间,“马放半缰”就是“马缰”在“放”与“不放”之间。“中道”是一个关系范畴,坚持“中”才有关系,正确的哲学态度是坚守“中道”,“守 中”、“持正”,反对“过”,强调的是对自己“一半“的“节制”,不走极端,坚守做人做事要“适度”。其实,人们的追求应该也往往是在“适度”时结束, 而“过度”就必将走向反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对立的冲突中寻找各方的契合点,也就是“半字”“中道”的适度,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03“半字歌”里有豁达与智慧。
中国的正能量的谚语较多,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讲“话到舌前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还有“话到舌前留半句,事从理上让三分。”等等,其意思是,说话要有分寸,不要乱讲话,不能得理不让人,人生应该是得饶人处且饶人。
“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传子孙,若是全用尽,子孙个个不如人”。其实这个前因后果还真可以考据,因为这样“聪明”的人往往具有主导意识,想要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给予子孙,而忽略了对子孙的培养。使其子孙只能生活在长辈的凌威下,而活成了毫无进取意识的浪荡公子。而且如果长辈培养后代也是让它成为一个自私冷漠的聪明人,也很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如今,靠的都是人脉,没有人愿意与臭名远扬的聪明人合作,更没有人愿意与聪明一期、聪明二期的人配合。
所以,我们要以虚心来面对人生,不刻意去强求什么,保持一种平常心,人生应该会能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林语堂曾说:“我象所有的中国人一样,相信中庸之道。”老子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我们要用先人的智慧直接点化我们的心智,用先人的态度直接指引我们的行为。《半字歌》的豁达与智慧就在于,倡导人们要少一分盲目自高,多一点量力而行;少一点跟风崇拜,多一些自悟自醒;少一分攀比,多一分适度;少一分妒忌,多一分豁达;少一分计较,多一分自我完善。这种豁达与智慧就是我们生活中适度的人生哲学。
04“半字歌”引领我们度人生。
半字即中字,半道即中道,只有掌握了半字中道哲学,人生才会更加完美。多年来,有的人似乎认为“中道”就是一种没有崇高理想、不求上进、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不分美丑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圆滑手段,是一种把人引向消极的生活态度的哲学。凡是持这种看法的人根本没有理解“中道”哲学的精神实质。
其实,半字道理、中道哲学涵盖了方方面面。中国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称之为“天人合一”,在阴阳关系中追求的是“阴阳平衡”,在人与物的关系中追求的是“物我合一”, 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坚持的是“情理合一”,等等,这些就是“中道”的表现、半字的哲理。
我们不但要从“半字歌”里学哲学、度人生,还要从“半字歌”里学会做事、做人、养生。德国哲学家尼采曾作诗谈“处世之道”:“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这是一种追求“半”字的人生哲学。但是,生活中追求“全”的也大有人在。然而,往往是求全而不全。
当前,心灵鸡汤似的《人生寄语》多如牛毛,其实,仅用四个汉字即可洞悉整个人生。这四个字即尖、斌、卡、引:“尖”字--能大能小,“斌”字--能文能武,“卡”字--能上能下。“引”字--能屈能伸。正可谓:人的一生虽复杂,四字简单又明白。能大能小明世态;能文能武乃英才;能上能下淡名利;能屈能伸福自来。
我们由“半字歌”就能解释和解决一些思维困惑,乃至一些想解决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
什么叫幸福?白天有说有笑,晚上睡个好觉。
什么叫智慧?安排的事能做好,没安排的事能想到。
什么叫情商?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想念。
什么叫正能量?给人希望,给人方向,给人力量,给人智慧,给人自信,给人快乐。
什么是幸福快乐?幸福,就是于平淡中尝出了真味。快乐,就是在平淡中窥见了神奇;快乐不是生活的赐予,而是心的领悟;
幸福,不是别人的馈赠,而是心的淡然。只有甘于平淡,不争,不执着,不计较,才能感受到更多幸福。
什么是家?家,是讲爱的地方,不可讲理;家,是放松的地方,不可吵闹;家,是安心的归宿,不可嚣张;家,是感情的寄托,不可欺骗。家要温暖,而不是冷言冷脸;家要陪伴,而不是亲人离散。
什么是知足常乐?
人之所以烦恼,在于记忆;人之所以心累,在于徘徊;
人之所以前行,在于感恩;人之所以快乐,在于豁达;
人之所以成熟,在于看透;人之所以放弃,在于选择;
人之所以宽容,在于理解;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感情;
人之所以充实,在于过程 ;人之所以成功,在于勤奋;
人之所以幸福,在于知足。此乃知足常乐。
什么是养生?养生不能马上让你年轻10岁,而是过10年后,你身边和周围的人都老了10岁,而你还仍然是今天的样子。
养生不能马上让你的病痊愈,而是过10年后,你身边的人或许都渐渐已离去,而你还是今天的样子。
养生不能马上让你发财致富,而是10年后,身边的人都为治病*到处借钱的时候,你却衣食无忧逍遥自在。
最后,让我们以一首《半字诗》来结尾吧!
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一定要让半字歌哲学指导自己生命过程的实践!做到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得到时不自喜,失去时不抑郁,得失之间淡定从容。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有苦,要自我释放;有乐,要欣然品尝。因为,人生的路悲喜都要走,要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只有经历了,才是完整的人生。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本就是一道未解的选择题,从不圆满,也不全是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