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与花为伴
作者 崔洪国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当时这些花是与我生命的根系、图腾和血脉紧紧相连着啊,病毒来袭的时候,她们对我身心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就与我同甘共苦,共度难关。等到一切过去,它们也和度尽波劫一样,迎来了生命的新生和绚丽。
——题记
(一)花有重开日
那些花,在妻子的精心打理下,攻城略地,占据了家里的角角落落。每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青翠欲滴,芬芳吐艳。不经意的一簇绿、一朵红、一缕翠,如诗如画,瞬间就冲散了一天的愁云和疲惫,心间也瞬间如开了朵朵桃花,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出差的路上,我会想起那些花,哪些一个盛花期过去,正在蓄势,哪些正含苞待放,哪些正英姿勃发,哪些正做着开放前的热身,待我回去,忽然给我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我和那些花都在彼此期待着离别后的重逢和重逢后的相伴。
与花为伴,这些花是我和妻子这么多年生活中最称心如意的伴侣。有了这些花,生活有了更多锦绣和云红的成色。生活的底色也许是素朴和不加雕饰的,或者叫原生态,在手机照片还原的功能里边叫原色,但有了这些花的调色,就平添了那么多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在时光流逝后,对生活的记忆就有了更加多元和色彩的元素。看见那些花,想起那些花,留下那些花开花谢的影像,生活感觉更加多姿多彩,有滋有味了。这也许才是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哲学意义和未来愿景。
说起与花为伴,在我家里那是很有历史和故事的事情,也是我们一家人最津津乐道的事情。说起与花的情感和过往,不得不说到岳父。我从内心非常钦敬岳父大人,不仅因为他待人的真诚和善良,因为他的慈祥和亲和,更缘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岳父一生最爱养花,我在一篇关于爱花的散文中写到过岳父养花惜花的细节,年轻的时候,岳父大人把别人做瓮剩下的水泥角料带回家,自己糊花盆,每个花盆还精心刻上“某年某月某日”,有的还刻上一枝竹子,有时也会刻上一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的诗句,很有哲理和诗意。那些自制的花盆很快就被岳父种满了长寿花、金枝玉叶、扶桑和剑兰、兰草等各种各样的花草。如今,岳父大人90多岁了,有些早年自制的花盆和每日绽放的花朵还一直陪伴着他和岳母淡泊如水,平凡宁静的生活。
妻子传承了岳父爱花惜花的基因,从早些年在沾化的时候就在家里客厅卧室的阳台,进门的博物架和后窗台的箱柜等处摆满了花盆,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虽然都不是多么名贵的品种,但装点生活需要的是每日的花开花落和姹紫嫣红,再说,一束花草的高贵更多并不是因为她的名贵,而是因为她分享给人们的关于美的感性认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有时看看旅游路、经十路和奥体中心那些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的花草前,一群鸟儿在草间嬉闹,一对恋人在花间细语,一位老人在花前沉思,一位园林绿化工人在修剪花草的同时,坐在草丛上,捧着一大杯水,喝出如甜甜的酒酿的感觉。
那一刻,你也许会恍然顿悟,那些花带给了我们那么多春暖花开的美好体验,我们每天都无处不在的分享着她们与自然和这个世界的共享,想想,芸芸众生,有时真得未必比一束花草高贵。这样想来,对家里花草是否是名贵品种就无足轻重了,我珍爱和敬畏的是她们对于生活和岁月本身的雕琢和修饰—尽管这种修饰和雕琢有时是默默无闻,润物无声,但同样让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感恩,充满了面向未来的行动力量。“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面对那些花,云淡风轻的同时,我们如何不去只争朝夕呢?
(二)岳父与花
2010年,我到了省城济南,从此在这个城市定居下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从自己曾经梦想的泉城风光照亮到了自己的现实中,从此开始与一座自己心仪已久的城市朝夕相伴。一个人的日子,忙完了工作,我或者穿行在天下泉城的河湖山泉巷,所到之处留下自己步履匆匆的脚迹。回到家,有时就对着一山的书墙和陋室窗台角落的花朵,静静品味满屋的书香和花瓣的馨香。与书为邻,与花为伴,无数个日子就在忙碌与悠闲之中,在打开的书卷和绽放的花开中来了去了,有的了然无痕,有的留了痕,有的成了自己生活的调味,有的成了自己生活的知音和知己、亲人,成了那些书和花红。这篇文章我更想说的是那些与我为伴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