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
基本词义滥竽充数,释义是:古代齐国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乐队里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竽:古代管乐器。在现代汉语中,“滥竽充数”常常用来形容一些人没有真正的能力,但是通过欺骗、伪装等手段,混在一些需要真正能力的场合中。或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比如,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并无实际的技术和能力,却混入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之中,并试图让人误以为他具有相关的专业技能。这种行为就可以用"滥竽充数"来形容。同时,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出处是《韩非子·内储说上》。原文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齐湣王即位后,喜欢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听说后,赶紧逃走了。
延伸除了《韩非子·内储说上》之外,在《庄子·天下》中也引用了“滥竽充数”的典故:“齐宣王吹竽,必三百人,吹而必齐。齐湣王吹竽,吹而必独。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说独吹之,处士逃。”这个故事和《韩非子·内储说上》中的故事基本相同,都是用来形容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
例句南郭先生本事不济,却又偏偏要滥竽充数。
他的团队里混进了一些滥竽充数的人,导致整体表现不佳。
近义词 反义词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名不副实、鱼目混珠。它们都表达了一个人或事物的名义或表面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含义。而其反义词则是货真价实和名副其实,这两个词都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或事物的实际情况与其名义、表象相符,即真正的有才学或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