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再生利用、二手商品交易、再制造等不同层级的利用方式实现多维度降碳;尤其是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品的再生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原材料开采、运输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2021年我国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65万吨、800万吨和270万吨,相较2025年目标仍存在可提升空间。
我国十大再生资源包括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十大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3.81亿吨,同比增长2.4%,回收总价值量为13695亿元,同比增长35.1%。
就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变动而言,整体需求持续增长,回收量持续增长。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了9.6%,达到1348万吨,2013-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9.21%。
回收价值来看,需求带动整体废有色金属回收价值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1年达2878.5亿元,相较2013年增长154%,同时近两年受益于单吨回收价值走高,废有色金属整体回收价值实现了更快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了17%。
就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情况而言,因电解铝是国内主要碳排放组成,政策管理相对最严格,导致废铝回收需求较高,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中废铜、废铝和废铅分别为241万吨、700万吨和270万吨,分别增长2.55%、14.75%和12.5%,废锌因整体经济效益较低加之无政策明显要求,回收量小幅度下降。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近年来持续增长,2021年同比增长了9.6%,达到1348万吨,2013-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9.21%。
相较废玻璃和非纺织品等低值再生资源,有色金属整体经济效益较高且发展较高,随着国内环保政策和相关有色金属发展政策推动,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整体产业链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废铝因整体碳排放占比最高限制最高,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废铜和废铅整体需求和经济效益较高叠加政策推动整体规模也稳步扩张,但废锌产业反而有所下降,主要受锌产业整体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降明显,产业利润水平低,加之工艺水平低的同时环保措施不到位,小规模企业逐步整合,短期阵痛后规模化将提升其经济效益水平。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格局、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再生资源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3-2028年中国废有色金属回收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