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链接:
摘要:差生不会害怕考试,因为他们已经在内心中退出了考试的社会评价系统。所谓:大考大好耍,小考小好耍。害怕考试的,大多都是优生,或者至少曾经是优生的学生。为何对考试焦虑甚至恐惧?我们需要探究,考试到底对学生意味着什么。如果考试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测评,学生大多是会接纳的。但在现实中,我们的考试,对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意味的却是人格的高低。对极端者,甚至是有无做人之资格。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通过考试评判人格的文化的国家,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分配稀缺的社会资源,包括人格等级资源和社会生存资源,对于存在人身等级制度的封建社会来说是一种进步,至少避免了像印度那样绵延千年不腐的社会种姓制度的弊端。但对于教育普及化,把“人人平等”奉为社会主流道德价值体系的现代中国社会来说,千年以来的封建人身等级制度借考试制度还魂却意味着社会的倒退,当然也是创造心理疾患的社会毒瘤思想。教育部明令不允许公布分数排名,是为拨出此毒瘤之明政。老师与家长,在育人时,如果能勇于反思,敢于冲破自身利益局限,破除用考试测评人格之思想,取而代之的是支持、鼓励孩子勇于接纳自己努力的真实结果,孩子的成就动机不会减少,学业努力不会减少,减少的只是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没有人不喜欢得到赞美和表扬。我们不管是从外部或者内部得到认可、表扬、赞美,都可以激活我们的自尊或自恋系统,分泌内腓肽等神经活性物质,“我很好、我很优秀、我很棒”,这感觉让我们非常爽。这个系统动力应用在学业或职业上,就会变成我们的成就动机。当然,事物都是两面的,有对好的表扬就对有对坏的批评与惩罚。任何评价系统都是通过奖励与惩罚来构建的,所谓没有坏,也就无法体现好。
差生不害怕考试。内心对失败或挫折的应对,已经通过退出社会评价系统来回避失败挫折的痛苦。所谓:大考大好耍、小考小好耍,不考不好耍。他们(中的一部分)或者通过进入另外的社会边缘系统--比如,差生团体,通过挑战社会规则来吸引注意,我敢学习差你不敢,我敢做家长、学校、社会不敢做的事,你不敢;或者通过创建新的鄙视链系统--我不跟你比成绩,我跟你比打游戏、我跟你比吃得好、穿得好、我比你长得帅……,来激活自尊或自恋系统,获取奖赏。
所有害怕考试的,大多都是优生,或者至少曾经是优生的学生。为何对考试焦虑甚至恐惧?我们需要探究,考试到底对学生意味着什么。如果考试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测评,学生大多是会接纳的。
我的来访者E君说:如果考试代表的仅仅是对我学习状况的反应,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知道,也许没有考好是我这段时间有点偷懒;或者,这个阶段学习的知识有部分比以往难一点,我没有能完全吸收消化。这很正常。
但在现实中,我们的考试,对学生而言,考试成绩却不仅仅意味着学习状态的反应,而是人格的高低,极端者可能涉及有无做人的资格这样的人格评判。社会评价系统,通过父母、老师、同学的态度,来执行人格评判功能。
我无数的学生来访者,向我形容从小到大,社会评价系统是如何被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的态度所内化成他们的内在自我评价系统的。
来访者F君说:父母对我的关注,只有我的成绩。我考得好,他们脸上就有光,他们可以在邻居、同事、亲戚面前炫耀,然后他们心情就会好,对我就……
来访者J君说:如果我考了99分而不是家长期望的100分或者我考的是第二名不是我家长期望的第一名,我母亲就会骂我,骂我不如的隔壁的智障儿,问我活在这个世界干嘛,干嘛不去死……
来访者H君说:从小到大,我成绩好时,会得到老师的专宠,我犯一点小错,老师会包庇我,不会批评惩罚我,成绩差的同学犯一点小错,一定会被老师骂;甚至,什么坏事老师第一时间会想到是差生*;座次排名、学校演出,什么好事都会轮得上我。如果我成绩下滑了,老师就会对我冷漠,老师原来对我的专宠,就会轮到其他取代我的成绩的同学身上去了。所以我必须不能失败,这个世界很残酷,老师、家长都只喜欢好学生……
来访者J君,恐惧考试,哪怕她实际上这次成绩跟她自己相比,已经有进步,但因为在班上的排名下滑了,她无法原谅自己,残酷地惩罚自己,因为她不觉得她的真实成绩进步算进步,学校班级的排名分数,才代表她有无进步。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是一个有着千年悠久以学业考试定人格高低的文化的国家。我们去不妨去考查一下历史,考察一下我们的文化来源。
封建人身等级制度,是一种国家意志划分社会个人人格尊卑的制度。根据人格尊卑的等级,也配套相应的生存资源的划分与享用。比如,在封建社会、皇帝叫天子,代天牧民,所以在人间享有第一尊贵的人格等级,不仅姓名、器物专用(比如颜色,名讳),而且其治下一切资源皆属于天子,纵享一切资源。皇帝以下,是王、公、伯、子、男等,一级一级明确划分,不仅人格尊卑,也配套享用相应等级社会资源。普通老百姓,处于社会最底层,是像牛羊一般被统治阶段所牧(奴役剥削)的贱民,人格是最卑贱的,辛勤劳作,能享用的社会生存资源却被剥夺得最少,所谓:盛世牛马,战时炮灰。
汉末以前,社会阶层固化。社会下层缺乏实现阶层跨越的制度,就好比永远被压在十八层地狱而无法翻身的饿鬼。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人皆尽知。历史上,却真有其人。处于社会底层而无法翻身的黄巢一怒,率义军*尽当朝权贵士大夫阶层。通过*戮几十万人,而改变了中国社会不能实现跨阶层流动的文化。
汉之后,统治者吸取了黄巢起义的教训,而实行科举制度。好处很多,通过科举制度,让底层贱民阶层精英有了跨阶层流动的希望,避免了再出黄巢类的人物推翻统治的可能,稳定了统治秩序;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用人,避免了最高统治集团被权贵阶层架空,有利于封建统治;被封建统治者精心挑选最有利于其封建统治的儒家文化,通过科举制度的传播深入人心,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稳定压倒一切,……
从社会层面来看,中国的科举制度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进步的,至少,我们国家不会像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不平等的人身等级制度至今不腐。
但科举制度也开创了用考试决定人格尊卑的我国文化先河,并绵延千年,至今不腐。在科举制的封建年代,考试成绩的确可以定人格的尊卑,考起的就是老爷,就算当一个刚入流的知县,也是百百侯。考不起的依旧是贱民。那怕考起一个秀才,也有了见官不跪,免除部分赋税的特权。总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确是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考起了不仅社会地位飞升,金钱、美女这辈子也不会差了。
世代为奴的父母,怎么不会期望儿子金榜题名,改变一家的命运。所以,家里稍为有一点条件,砸锅买铁也要供孩子读书。考试决定人格的尊卑,考试决定你未来的命运,适合封建社会的这套文化思想,流毒到现代,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或者创造了中国人的考试基因,融入我们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
但这种考试决定你的人格尊卑与命运的中国文化毒瘤,在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在奉行“人人平等”的主流价值观文化的今天。这颗毒瘤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与可笑了,但依然被国人奉行着。从父母到老师,从学校到社会。中国人潜意识里鲜有人敢于反抗这种文化。
于封建统治者有益但不一定于个人、于社会的发展有益。科举制度催生了一个听话、好统治的民族,为圣人代言禁锢思想却让中国在近代积弱积贫,成就了中国割地、赔款、挨打、被侵略、受尽欺凌的百年屈辱近代史。
只在乎学业的优秀不在乎人的全面发展,侥幸成功催生的也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催生的也只是“自恋的文化”。不成功者,却催生心理疾患与一大群够不上心理疾病诊断标准,却被自卑的痛苦压抑到无能的人格缺陷者。
为国计,为心理健康计,我们需要敢于扬弃旧文化创造新文化。我们要扬弃考试考的是人格尊卑的封建旧文化,建立参与、陪伴学生学习的过程,支持、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接纳学生通过自身真实努力的结果。
也就是我们不再支持、认同外界的评判标准,不再注重结果;我们陪伴、支持学生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并勇敢地接纳学生真实努力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害怕,这样会不会让学生丧失上进心?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考试结果的压力而能专注于学习本身,如果他在这种条件下真实努力了,他得到的结果会很差吗?相反,就好比想拨着头发飞上月球,不管你如何威逼利诱,一个学生能获得超越他真实能力之外的学习成果吗?
................End...............
*-*-*-*-*-*-*-*-*-*-*-*-*-*-*-*-*-*-*-*-*-*-*-*
如果孤单迷茫黄手帕愿伴你成长
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出处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兴趣,请关注wx公众号:黄手帕心理,阅读更多精彩原创专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