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起源50字,对联的起源简介100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31 01:33:08

对联的形成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上期答案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很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搬家之时。作者辞别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伸出手臂牵扯人的衣襟,不让离去。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通过这一动作,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人的情感,表现它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款款挽留,依依惜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离人伤心的啼哭。这两句把花鸟视为挚友,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

正文

春晚,岳云鹏、孙悦的一段相声,引起了大家对对联的关注,从今天开始,我们分几期来和大家聊一聊对联。

对联的起源50字,对联的起源简介100字(1)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对联的起源,说法不一,最初的形式大约是“桃符”,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描写的就是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的喜庆场面,可见,宋朝的时候还有把对联称为桃符的现象。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说,上古之时,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或写上他们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后来人们逐渐把神荼、郁垒的名字,演变成一些对称的吉祥话,进而发展成为对偶的诗句,于是产生了春联。春联只是对联的一种,对联还包括挽联、贺联、行业联、赠联、言志联等。

对联的起源50字,对联的起源简介100字(2)

明洪武年间,在江西庐陵,出土了一尊三国孙权赤乌年间特大的铁十字架,上面铸着“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这是目前见到的较早的对联的雏形,还算不上一副对仗工整、平仄和谐的对联。五代后蜀的皇帝孟昶,春节的时候,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要算中国较早的一副对仗比较工整的春联。

对联的起源50字,对联的起源简介100字(3)

对联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产生,自然有其文化渊源,首先,从哲学渊源看,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法。阴阳观应该来源于原始先民朴素的直觉,太阳与阴影,山洞外与山洞里,果实的红面与青面,生死攸关的阳世与阴间等等,使先民们感知到“阳”与“阴”的概念,经过抽象类比,又将阴阳的概念推广到天与地,日与月,暑与寒,昼与夜,动与静,刚与柔,进与退,实与虚,分与合等等。这种代表阴阳事物相对的情况,在对联中比比皆是。

对联的起源50字,对联的起源简介100字(4)

其次,从中国人审美心理的角度看,中国人讲究对称美,而对联整体上看,上下联字数相同,结构一致,就构成了外在形式上的对称美,从对联内部结构及意蕴上看,要求词性相对、词义相关,也构成了内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对称美。最后,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汉语声调的平仄,直接影响了诗词与对联的语言形式,构成了抑扬顿挫的音韵美,再加上汉字方方正正的形体特点,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只有这样的文字,才可以产生对联这种艺术形式。

对联的起源50字,对联的起源简介100字(5)

总之,对联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对联,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还可以培养我们审美能力,提高我们对语言艺术的鉴赏能力。

本期试题

请根据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1.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2.鸿运当头迎百福。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