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产生激光的理论,43年后,梅曼发明了第一台激光器。激光作为人造光源里最为鹤立鸡群的那个,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今天,我们就讲讲拿激光做“尺子”这个事。
激光测距,一把摸不到的尺
如果想要知道我们离月亮有多远该怎么办?
常规方法是这样的:拿个皮尺从地球扯到月亮。可是,上哪找那么长的皮尺,又要找谁才能把尺子一路扯到月亮上呢?钢铁侠吗?
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科学家们换个思路就把目光聚焦到了“光”上面。
光的传播速度是:v = 299792千米每秒,假设我们从地球发射一束光,光到达月球表面并反射回来,花了t秒的时间,那么光行进的路程S = v×t,而月亮跟地球的距离就是S的一半。
这下子不用人扯皮尺也能测出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了,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选什么光才能保证完成任务呢?首先这光需要足够亮,方向性足够好,这样才能到达月亮再返回来并被我们接收到,那么随便拿个手电筒肯定是不行的。
听说激光又亮,方向性又好?那就选它了!
于是为了激光能顺利到达月球并反射回地球,宇航员们在登月的时候特意留了几块反射激光的镜子,这使得科学家们利用激光测量地月距离时,返回地球的激光信号变得更强。
人类最后一次登月在50年前,而那时候放在月亮上的镜子到现在都还在工作中。也正是利用激光测距,我们才知道了月亮正以平均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
宇航员奥尔德林正在放置地震仪和镜子(镜子全名:激光测距后向反射器)
(图源:project apollo archive)
激光雷达:核心是激光测距,360度环绕的那种
人类探索的脚步是永不停歇的,知道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多远后,科学家们又忙着探测月球更多的秘密,比如月球表面的形貌是怎样的?我们如何在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上选择一块相对平整的地方停靠人类的飞船?
显然,光知道月球上一个点离我们多远是不够的。那怎么办?
办法就是——把探测的范围扩大,一次测量很多个点,记录每个点的方向与距离信息,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解算出被探测面的形貌,而这也正是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
激光测量周围许多点的距离,感知周围环境的形貌
(图源;wiki百科)
第一代机械式激光雷达的结构与上边的模型类似,在激光测距仪的基础上,加一面能够快速变换位置的反射镜,它就能将激光反射到各个方向。
激光雷达在工作时会旋转着扫描周围的环境,类似于人手上拿着激光测距仪,原地转圈的同时手还在上下移动,这样就能测量出周围环境的形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