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糖尿病患者:医生,不是说豆类的升糖指数低吗?但我吃了之后测血糖发现还是升高了,这是为什么?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什么豆类的升糖指数低?它的作用有哪些?
豆类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和缓释碳水化合物,有助于降低胰岛素抵抗[1]。此外,豆类中包括蛋白质、纤维和脂肪在内的营养素被认为有助于控制体重、延缓胃排空、减少饥饿感、增加饱腹感[2]。豆类的消耗也与降低心肌梗死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关[3]。
在第六版《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豆类的升糖指数(GI值)是一个固定值,常见的豆类GI值如下:
豆类GI值 |
大豆 18 |
红小豆 26 |
四季豆 27 |
干蚕豆 40;蚕豆(五香) 17 |
鹰嘴豆 33;鹰嘴豆(罐头)42 |
芸豆 24 |
扁豆 38;扁豆(红,小) 26;扁豆(绿,小) 30;扁豆(绿,小,罐头)52 |
绿豆 27 |
豌豆 42 |
但在2020年最新的一篇综述中发现[4],豆类的GI值并非一个固定的值,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范围值。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吃豆类后,血糖波动会较大。
那么影响豆类GI值的因素有哪些?
1
制备方法、加工方法和热处理方式都会影响豆类GI
发酵过的或者罐装的豆类被认为具有更高的GI值[5]。经过了发酵或者罐装化学添加剂的作用下,豆类变得更容易消化,升糖也更快。
烹饪的过程也使淀粉分子更易于消化,热会改变淀粉的性质,使淀粉颗粒分裂,导致糊化,变得更容易消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