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今天(5月17日)上午,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给楼市送上了“一大一小”两个定心丸。
消息一:特色小镇建设正逐步回归理性,淘汰整改了427个“问题小镇”。
消息二:“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重申了“宅基地管理三大原则”——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不能突破、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如果说“消息一”对楼市来说是一个“小利好”,则“消息二”则是“大利好”。
关于“特色小镇热”和“整顿特色小镇”,我之前多次在专栏里涉及过,还把一些冒牌小镇的房子定性为“危险”,劝大家不要买。
发展“特色小镇”,是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重大举措,不仅可以带动产业聚集,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多以房地产开发为目标的热钱开始涌入,甚至一些P2P公司为了集资,也掺和进来。比如最近出事的杭州金诚集团,就通过几百个私募基金、理财产品筹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疑似流入了特色小镇项目。据称金诚集团跟10个省的地方政府签约了59个小镇,“政府项目签约量”号称5700亿元。
没有产业、没有基础设施支撑的“人造小镇”,最终只能是一地鸡毛、死路一条。官方意识到了风险,从去年开始下文整顿。对于缺乏特色产业、房地产导向明显的,要求全面整顿。目前,427小镇被淘汰。
想想看,如果这427个小镇的房子对外发售,将套牢多少投资者。而小镇如果“过热”、过于偏重房地产,显然会分流城市里的“购房资金”,对国家力推的城镇化构成干扰。
整顿“小镇”、给“小镇”挤泡沫,是楼市的一个“小利好”。
至于“宅基地管理三大原则”,则对楼市构成大利好。
很多读者还不知道,农村宅基地的规模是什么概念。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说,农村宅基地总面积很大,超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之和。
看懂了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之和”,都没有全国农村宅基地面积大!
也就是说,农村宅基地的总面积超过了“中国所有城市的建成区面积”!
此前,曾担任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目前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杨伟民曾对媒体透露:农村空置宅基地有3000万亩,相当于目前所有城市建成区的37%,比城市目前所有的住宅用地的总量还多。
1平方公里等于1500亩。3000万亩,就是2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10个深圳的面积。如果分摊到全国5.64亿农村常住人口头上,人均闲置了35.5平方米。注意,这35.5平方米是土地,不是建筑面积。
这的确是令人震撼的数字:在中国城镇化率接近60%的时候,城里人为了解决住房问题而占用的土地,都没有农村空置的宅基地面积大。
这告诉我们:中国的“城里人”在用地上是多么节约,而“农村人”在宅基地上是多么奢侈。
可想而知,一旦允许“城里人”购买农村的宅基地,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中国可能会出现“逆城市化”,城市郊区的宅基地会被抢购一空。拥有大资金的“富人”,会连片购买大量宅基地,带来新的“土地上的贫富差距”。
到那时,城里的房价会滞涨,郊区土地价格会被抑制,地方政府收入受到制约。而农村将出现很多别墅大院、私人会馆,其中绝大多数房子利用率不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所以,在“农村宅基地”问题上采取谨慎的态度,绝对是正确的。
或许有读者会问:长远看,农村宅基地会不会对城里人开放?我的看法是,房地产税落地之后,是可以考虑逐步放开的。到那时,持有成本上升,买农村宅基地的人会考虑资金效率的问题。
宅基地如果放开,主要对郊区、城市边缘地区房子构成冲击。毕竟,农村缺乏公共资源配套,用来满足城市居民的刚需、改善型需求都不太可能,只能作为度假、休闲用途,是家庭的第三套房或第四套房。
整体而言,如果宅基地放开,对小城市楼市冲击会大一些,对核心城市的冲击会小很多。农村宅基地的价值,也会因为距离城市的远近不同、公共资源配套的不同、附近物产和景观的不同,而出现巨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