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兴起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早已经成为一股全面市场化的潮流,美专家借硬数据论证一个事实,在这条道路上,欧美离不开中国。
近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梅根·格林为《金融时报》特别撰写了一篇研究文章,用以论证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已不可逆转。
在文章中,作者展示了一组组足以令欧美汗颜的数据,包括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开启的贸易争端、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国贸易逆差创造了历史新高,中国同时期的贸易顺差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
更尴尬的是,尽管美国政府不断喊话让欧美企业尽可能退出中国,但实际情况是从2020到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不断书写新的纪录。与此同时,还有大量外企正扩张他们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投资版图。
一切正在发生的事情,都在证明一件事:由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这股“去中国化”旋风,只不过是闹剧一场,终归于沉寂。
这个结果也是料想得到的。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大量国家共同进行着的,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凭一己之力拍板,本质上是全面市场化的行动,一切以市场为基准。市场的本质是“逐利”,资本只会根据财务人员的财报来获知哪一个是最优选择并大踏步前进。
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是靠着中国强大的市场、生产能力和庞大基建共同构建的。对于美国而言,或许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总和生产力似乎足以抵消中国,而且这三个国家的人力成本比现在的中国更便宜,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但实际情况却朝着美国政府预料相反的方向狂奔,因为美国人没有意识到印度等级森严的社会体系和糟糕的基建、卫生情况导致人多却无法解放潜在的生产力,越南最大港口的吞吐量在中国连前五都排不进去,根本不可能承载中国如此庞大的制造业,巴基斯坦又能比印越两国强到哪里去呢?
发现这些国家没有一个比得上中国以后,美国选择动用最后的武器:重振本国制造业,既能挽救美国的经济,也能抗衡中国。这是冒着极大风险的,自从“铁锈带”陷入衰弱以后,美国制造业就陷入了长久的萎靡。如果想要提振制造业,美国必须号召企业主们愿意从中国撤资,然后将资金大举投入美国,但是谁会选择在一个人均生产总值在2020年达到6.3万美元的国家开工厂?
从企业家都在寻求最优解这一点来看,美国想要真正让本国制造业足以抗衡中国,唯一的可选项就是无限印钞,然后将其不断投入美国的制造业,以填补从中国撤回美国以后给企业带来的利润降低。而且即便从现在开始动员,等到美国生产线真的开启恐怕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美国会面对经济的持续“放血”。
更何况,经过新冠疫情,中国已经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稳定也最安全的市场,这对于一项产业的发展而言,无疑至关重要。
主导全球贸易多年的欧美,正在见证一次历史性盛况的出现:沉寂了超过一个世纪的中国,终于在这一刻,再次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经济全球化的中心,就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