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好景不长,唐伯虎被现实狠狠打脸,在参加考试后不久爆发会试泄题案,官员上书弹劾奏章,称主考官程敏政收受唐伯虎和徐经等人贿赂,因此唐伯虎被下狱,此时会试的榜单发布,一片繁华,可是与唐伯虎再无瓜葛。
最后,查明一切为冤案之后,唐伯虎被放了出来,他不可能做官了,朝廷给了他一个公职,可是唐伯虎以士可*不可辱为由,不去上班。
这就是为何世人会称唐伯虎为唐解元的缘故,也是他满腹经纶却没有蟾宫折桂的原因。
唐伯虎后来总结到,若是自己低调一点,说不定一路平步青云,若自己肯下苦功夫看书,说不定文章造诣更高,
若自己对于作画更加精进,说不定当时会更加名躁全国,而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然而我们看到当时唐伯虎考学之路被阻断以后,他没有用更多时间后悔,而是走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境界,以好色和好酒回避大约会叛逆的宁王招募,没有投靠宁王继续走仕途,即无执念又足够清醒。
一个天之骄子,人人都觉得会鲤鱼跃龙门的情况,唐伯虎并没有选择投靠权势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既是睿智又是洒脱,令人可敬。
关于唐伯虎,不得不提的是他的一位挚友文徵明和他的爱恨情仇。
相传,文徵明是文天祥的后人,不知,是不是天生的高风亮节,文徵明虽然也是江南才子,可就不是唐伯虎那样放浪不羁,而是处处谨小慎微。
比如,唐伯虎偶发兴致写给文徵明的信,唐伯虎的信再无人知晓,仿佛是兴之所至,豪笔一挥,没半分留存。
而文徵明写给唐伯虎的信,不仅有留存,还用笔墨写明几时几日写的,这些就说明,唐伯虎和文徵明性格不一致。
并且,文徵明是喜欢下苦功夫的人,擅长最难学的小楷,后人称他“明楷以文衡山第一”,并且文徵明为人方正,有三不应,分别是“不应官宦,不应侯王,不应外夷”。
世人都说文徵明迂腐,可是这样一个迂腐的文徵明却是唐伯虎一生挚友。
最有趣的是迂腐的文徵明屡屡劝诫唐伯虎,要刻苦,要努力,要上进,要丢掉自己欢天酒地的毛病,这仿佛像是一个长者在不厌其烦的教导自己的孩子,这也让一贯嘻嘻哈哈的唐伯虎非常不耐烦。
所以,唐伯虎和文徵明的关系经历了,年少惺惺相惜,而后闹翻不理,到中年再亲密联系。
从他们的友谊,我仿佛看到了友谊的真谛,有些友谊开始会很好,后来或因为时间、距离、性格、爱好,渐渐远离,过了一些时日,再次把酒言欢。而后的结局,就是各有各的缘法,好了,坏了,都有可能。
我要说,文徵明幸而遇见唐伯虎,为何呢?唐伯虎特别孩子气,闹归闹,不理归不理,可是气过了,又像蜜糖一般来粘着文徵明。
唐伯虎之所以为唐伯虎,就是他的个性,淘气归淘气,他什么都不往心里去,这样的唐伯虎,迂腐的文徵明也无能为力。
所以,对于文徵明的苦苦相劝,唐伯虎不愿说得太过明白,听倦了文徵明的话,唐伯虎就选择远离,想念文徵明的时候,又不计前嫌的黏上去,不管文徵明愿意不愿意,这是唐伯虎的可爱与潇洒。
要说唐伯虎的友谊都是这样的好笑又好气,那么谈到唐伯虎是绕不开唐伯虎点秋香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