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泥之别和望其项背的区别,云泥之别和天壤之别的区别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02 15:08:37

今天我学习的是须知单的第7条—火候须知。文章中蓝色部分为《随园食单》原文。

火候须知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须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则物疲矣。有须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则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后用文火者,收汤之物是也;性急则皮焦而里不熟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鸡蛋之类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鲜鱼、酣蛤之类是也。肉起迟则红色变黑,鱼起迟则活肉变死。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则无油而味失。道人以丹成九转为仙,儒家以无过、不及为中。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鱼临食时,色白如玉,凝而不散者,活肉也;色白如粉,不相胶粘者,死肉也。明明鲜鱼,而使之不鲜,可恨已极。

这一篇主要是讲做菜的火候,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虽然天天在家做饭,但与这些美食家,在体会食物的水平方面,可谓是有着云泥之别,真是难以望其项背。

首先是个技术上的困惑,就是关于“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鸡蛋之类是也。”腰子这东西虽不咋做,但感觉一般都是爆炒,而且很容易老。为此还学习了好几个菜谱,也上网查了查,都未能解惑。后来还是学习了《随园食单》后面有关猪腰的做法“腰片炒枯则木,炒嫩则令人生疑;不如煨烂,蘸椒盐食之为佳。或加作料亦可。只宜手摘,不宜刀切。但须一日工夫,才得如泥耳。此物只宜独用,断不可搀入别菜中,最能夺味而惹腥。煨三刻则老,煨一日则嫩。”原来,这猪腰需要煨一天才行。而且,作者这句“炒嫩则令人生疑”,感觉有些个搞笑,哈。

接下来“肉起迟则红色变黑,鱼起迟则活肉变死。屡开锅盖,则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则无油而味失”几句总结的就非常到位了,里面谈到了肉起迟、鱼起迟、屡开锅盖、火熄再烧等几种做法的弊端, 让人觉得其中任意一件事你都需要费好多话,用好多形容词来讲,但作者言简意赅两行字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作者为什么既能写《随园食单》又能做《随园诗话》的原因。

后面“道人以丹成九转为仙,儒家以无过、不及为中。”则又是用道家和儒家理论来讲道理,说明掌握好火候的理论依据。

先说“儒家以无过、不及为中。”那必是说儒家的中庸之道了。《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段,原文为: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感觉这段简直就是掌握好火候的理论依据,而做菜的火候问题也正是“过犹不及”这个词一个很好的解释的实例。如果子贡再问“过犹不及,何故?”子就可以再曰:“如鱼起迟则活肉变死,明明鲜鱼,而使之不鲜,故过犹不及。”哈。

至于这个“道人以丹成九转为仙”,则扩展学习了一下。东晋道学名家葛洪在所著的《抱朴子》中将炼制的丹药按照品阶的高低从一转到九转分为九级,即“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一直到“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其中“转”字是循环变化的意思,所谓:“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

想想也有趣,中西方好像都有炼金术,例如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神父弗洛罗也钻研炼金术,但他们炼金目的应该是将某些物质转化为黄金之类的贵金属,试图通过各种化学和物理方法,发现一种可以改变物质本质的神秘力量。而道家的炼金术则是用黄金来炼制丹药,从而达到长寿或飞仙的目的,目的在于改变自己。

另外,上面所说的通过外物炼化的金丹为外丹,还有一种是通过修炼自身的精气神,以达成长生不老、飞升仙界的目的为内丹,内丹也有九转,很是神奇。

回到《随园食单》,下一句“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真是至理名言。推论可知各行各业,只要做到恰如其分,认认真真,其实都可以说几于道矣,有个词叫盗亦有道,那又何况厨乎?!

这篇须知的最后,作者将做好的鱼什么样才算是活肉做了具体的解释,并痛心疾首地说:“明明鲜鱼,而使之不鲜,可恨己极”。哈。想我一介草民,就爱吃个铁锅烧鱼头啥的,估计那些都不能算活肉。想来可能是因为那些鱼都不是什么高级的鲜鱼,所以需要下重料用较长的时间来去其土腥味,故而铁锅烧来味道才醇厚好吃,于是也就不管那许多了。

云泥之别和望其项背的区别,云泥之别和天壤之别的区别(1)

图片为一家餐厅做的一块煎鱼,不知达不达得到活肉标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