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根本分歧:物质与意识何为本原。
B。基本观点:
A。唯物主义以物质为本原,先物质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B。唯心主义以意识为本原,先意识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C。基本形态:
A。唯物主义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A。是一种可贵的猜测,但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又叫机械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典型的是英雄史观)。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B。唯心主义分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PS:主观唯心是意识直接决定物质,客观唯心是意识经过一个载体来决定物质。明白这点再倒回去分辨主观客观唯心就很容易了。)
(PS:另有一种二元论,表面上看,主张物质与意识相互独立,平行存在,刻意回避两者关系。但其实它是将意识平行于物质,而非依赖于物质,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误区,实质上是一种变形了的唯心主义。)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矛盾的。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孤立的。禁止的。否认矛盾,主张用孤立。禁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大对立面,但两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两大阵营,而非四种矛盾。
三。哲学的作用
1.从一般哲学角度说: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科学,正确的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B。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所处时代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了人的观念,解放了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D。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说: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B。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用睿智的目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的历史条件:
A。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B。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C。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马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2.基本特征:革命性
A。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统治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广大无产阶级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以往哲学注重解释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则更加注重改造客观世界。
(PS:为什么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无产阶级才有了真正的理论武器,这要综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按照列宁在1913年的提法,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根据恩格斯的著作《反杜林论》也可作此分类)。他们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
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为了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