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和归纳法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
对于培根,可能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你一定听过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曾经激励过无数求知上进的人,尤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说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是的,这句话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应该哲学家培根说的。
但你知道吗,其实“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并不是培根的原话,而是后来人们把培根在《培根论人生》这本书中的两句话浓缩的结果。这两句原话是:“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力是深藏在知识和技术之中的”,另外一句是“人的知识和人的理论是合于一体的”。后来给书写序的人就把这两句话浓缩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知识就是力量”。
在介绍培根的思想之前,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培根,他1561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12岁就入剑桥大学,15岁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旅居法国巴黎。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这使他接触到不少新的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并且对其世界观的转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8岁时,父亲突然病逝,他要为培根日后赡养之资的计划破灭,培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1582年,21岁的培根获得了律师资格,并在逐渐让培根的思想逐渐成熟。他决心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并且把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
23岁的他当选为国会议员。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存在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做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培根是英国17世纪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被誉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创立了科学归纳法,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马克思、恩格斯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
那培根在思想上具体有什么贡献呢?我们就从他的“知识就是力量”讲起。这里的“知识”其实感觉经验为基础的知识,而不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知识,因此培根也被称之为“唯物主义思想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前面讲过,14世纪开始,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欧洲,让欧洲逐渐摆脱了,从长达上千年的“黑暗中世纪”,人们开始从宗教的神学思想中走出来,开始“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尤其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获得知识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演绎法”。演绎法就是著名的三段论,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很多人都知道那个著名的演绎法例子:大前提是:人都有一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所以结论是:苏格拉苏也会死。
其实从演绎法可以看出,我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是从一个普遍的、确定的公理,推导出一个特定的、确定的结论的过程,只是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人类获得可靠知识或者说真理的一种方法。而到培根,他对这种方法提出了质疑,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确定的知识,但是确定是,这种方法不会让你获得新知识。因为所有的结论,都是包含在原有的公理或者定理之中的。
而且培根认为,这种传统的知识获得方式和思考方式没有什么实用性,并没有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反而会使人们是思想固化。所以,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归纳法。而归纳法的基础就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反复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从而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这种方法和演绎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那么归纳法正好相反,是从大量的特殊个例,从而总结归纳出一般法则的一种方法。
培根不仅提出了归纳法的思想方法,而且还提出了对演绎法的质疑,就是著名的“四假象说”。
第一个假象:种族假象,意思是说,人类作为一个种族,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以“人类”的角度出发,以个人的尺度去衡量万物,而不是从自然的角度出发的,这是有偏见的。比如很多人喜欢养宠物,而且都是以人的方式去喂养它们,但实际上,动物不一定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第二个是:洞穴假象,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假说”,大体意思是说,人类只能通过洞穴内墙上的影子去认识这个世界,而真实世界是什么样子,人类永远都无法认识。培根认为,我们每个人的社会环境、所处的阶层和所受的教育都会让我们形成一套固有的思维模式,我们很难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这有点坐井观天的意思。
第三个是:市场假像,意思是说我们在思考时,会用一些晦涩难懂、又缺乏真实性的概念,这些假设的概念和真实的事物往往是不一样的,从而会让我们的思维产品混乱,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抽象地去理解世界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践踏实地,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第四个是:剧场假像,意思是说,我们很多人对传统的思想和知识盲目崇拜,这些传统的思想和权威,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他们并不一定都是真实可靠的,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
其实从这四个“假象”来看,培根都是在质疑和否定传统的知识,以及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并提出,只有真正建立在观察、实践基础之上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不要道听途说、有而不要信奉权威。
用我们今天一句大白话说就是“实践出真知”。
而如果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呢?这就要讲到培根著名的《新工具》这本书了,他在里面提出了归纳法的具体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步骤。
第一:收集感性的材料,这些材料真实来自于我们的感觉和观察,而不是来自于想象和推理。
第二:整理材料并形成三张表格。即:具有表、差异表和程度表。具有表包括所有的正面的材料和例证;差异表包括所有反面的材料和例证;而程度表也可以称之为比较表,是由不同程度的材料和例证构成的。
第三:根据这三张表的内容,通过理性的分析,推导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规律。再通过总结分析,逐步上升达到一般性的公理,最后得出一个新的知识。
这个方法其实看似非常简单,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既朴实又有用。这种方法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可能觉得太普通了,但是想想在当时,欧洲刚刚经历了上千年的宗教思想统治,在一般人看来,上帝才是最高的权威,是那个全知、全能的存在,人类一切的思想和物质,包括真理和道德判断都来自于上帝,这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思维。要想打破人们的传统思维模式,知识并非来自于上帝,而可以从实践和经验中获得,这在当时来说,要提出这样的思想和学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培根打破了上千年来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演绎思维。提出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归纳思维。归纳思维的基础是观察和实践,换句话说,从培根看来,知识源自实践和经验,而不是源自理性的推理,由此,培根也开创了西方近现代两大哲学流派之一的: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本质问题是探讨知识的来源问题,而“知识论”是近代哲学思想讨论的主要领域,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英伦三岛的洛克、贝克莱和大卫休谟;而理性主义的代表哲学家包括笛卡尔、斯宾罗莎和莱布尼茨。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分别介绍他们的思想,敬请期待。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