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专家李定广在节目中解释说:
这道题目的设置是特意而为之,因为很多读者都对这首诗存在误解,当年的语文教材也有些错误的解释,因此,要借此机会普及:诗人当时写的不是自己的愁!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首联“月落乌啼霜满天”,诗人通过“月”“乌”“霜”几个意象的组合,创造出朦胧清冷、“苍凉欲绝”的意境。
“月落”点明时间的流转,上半夜有月,下半夜无月。“月落”的一瞬间,原本被月光所洒照的大地,突然陷入黑暗中。鸟儿被瞬间的黑暗所惊扰,发出惊慌的啼叫。此时,天地间弥漫着一片肃*寒冷之气。
“霜满天”是虚写,霜一般都是凝结在地面上或物体上,而不会弥漫在天空中。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要通过这样的虚写,使得霜气实体化,读者更能够真实的体会到一股寒冷压力的笼罩,无法躲避也无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