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自古以来关于涂山到底在何处,说法莫衷一是。主要有三种说法:
1、濠州,即今天的的蚌埠禹会区。
2、会稽,即浙江绍兴柯桥区。
3、渝州,即重庆南岸区。
很多年前,社科院考古所在蚌埠禹会区发现了一个龙山文化的遗址,人们认为,很可能这里就是大禹涂山大会的地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考古队员发现遗址里有35个坑,大小都差不多,而且间隔距离都基本相等。考古队认为这些坑就是当年涂山大会各个部落插旗的地方。
这个遗址里还出土了很多陶器,奇怪的是这些陶器并非出自同一种文化,有山东龙山文化、有河南龙山文化,甚至还有来自南方的陶器。这大概就是涂山大会各个部落带来的陶器,所以才会如此之杂。
在这个遗址里还发现了一些简易房子的痕迹,它们不是那种修建坚固耐用的房子,而是类似于比较简易工棚性质的。我想这就是涂山大会时,各个部落暂时居住的工棚,临时居所。
现在,学界基本上都比较认可蚌埠禹会区,就是大禹涂山大会的所在地。因为人家这里有出土啊,并且出土器物与涂山大会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都说得通。
涂山大会对大禹的人生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前面也说了,不仅是治水成功的庆功大会,也是大禹在群雄面前树立威信的大会。为什么后来舜要禅位给大禹?恐怕是不得不禅让——大禹在涂山大会一呼百应,有不服者如防风氏直接*掉,舜看到这在情况立刻心知肚明。
禹都阳城根据《竹书纪年》《史记》等史料记载,舜要把位子传给大禹,大禹还不大愿意,他认为应该舜的儿子继位。可是舜“非要”把位子传给他,大禹只好跑到一个叫阳城的隐居了。即便跑到这里,舜还是“不放过他”,硬要禅让于他。大禹没办法,盛情难却,只好“勉为其难”答应了。
我认为这些史料记载是真实的,大禹应该确有跑到阳城,躲避舜禅让之事。但我们要明白这背后的真相,上古人都是特别“有腔调的”,即便对那个位子垂涎三尺,也必须表现出“不情不愿”的意思。
袁世凯称帝还要三番推辞呢,赵匡胤也要假装不想当皇帝,是被手下“黄袍加身”硬推上去的。总之,戏要做足,才天下信服。
大禹当上*后,没有再挪窝了,而是将阳城作为了他的都城。那么阳城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