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11][12]松赞干布的一生,功绩卓著,他统一了西藏,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松赞干布为加强与巩固政权,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迁都拉萨并建造布达拉宫;把西藏划为六大行政区域;推广佛教;创制文字;与唐王朝联姻,迎娶文成公主,并建成大昭寺、小昭寺;统一席量衡制度;鼓励众民开垦荒地;保护水利资源;开山修路以促进贸易,等等。这些对发展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藏族历来十分敬重松赞干布,他不仅被视为观音的化身,而且是有口皆碑的三大法王之一,另两位法王是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
历代评价当时的臣民,这样称赞文治武功的松赞干布:上有首领如弃苏农赞(即松赞干布)之深沉,下有大臣如东赞(即禄东赞)之贤明,为首领者替天行道,为大臣者泽被大地,权位威严,治理有方,外蕃咸服,内政修明,黔首黎民,尊卑有次,征敛有则,居处受益,春秋有序,心愿有偿,强横则囚,顽抗是惩,凌犯者抑,善良者彰,贤明称赞,勇武蒙恩,为官称职,为民淳朴,普皆利乐。吐蕃昔无文字,松赞干布此时始命制定;建立法律官服,权别大小,职分高低,奖励忠贞,惩处悖逆。[13]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评价: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均为此墀松赞王者(松赞干布)之时出现也。[14]
6后世纪念
陵墓琼结县的藏王墓是西藏保存下来的最大规模的王陵,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都长眠于此。藏王墓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境内,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后的墓葬群,总面积385平方米。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松赞干布墓。墓群背靠丕惹山,前临雅砻河,说明吐蕃当时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风水"了。整个陵墓群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墓封土高大,高出地表约10米左右。墓顶呈平顶形,跟内地馒头形封土显然不同,这与《通典》所作"其墓方正,垒石为之,状若平头屋"的记载基本上是吻合的。封土经夯实,夯层清楚,每层厚度约20-40厘米。[15]
藏王墓究竟有多少座?众说不一。由于长年水土流失及流沙的堆积,位于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不易辨认,从现在看到的封土堆似为九座。[15]
故里西藏墨竹工卡县第二届甲玛松赞文化艺术节2011年08月22日在“松赞干布故里”——墨竹工卡县甲玛乡隆重举行。近年来,西藏墨竹工卡县积极打造松赞干布故里旅游文化品牌,探索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发展,甲玛松赞旅游文化品牌正日益深入人心。2007年,西藏墨竹工卡县举行了首届甲玛松赞文化艺术节。如今,甲玛松赞文化节内容正日益丰富,艺术节不仅成为广大农牧民展示歌舞的舞台,同时也成为当地群众销售土特产品、旅游文化纪念品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墨竹工卡县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利用墨竹工卡县财政和江苏省南京市援藏资金,投巨资开工建设了包括松赞干布出生地纪念馆、古城墙及松赞圣泉改扩建和松赞拉康等为内容的甲玛景区规划开发项目。[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