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姚赟 绘图/小幻想家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上班摸鱼一时爽,一直摸鱼一直爽!
摸鱼已经从这样......
或这样......
变成了“社畜”在工作中的一种无形呐喊和反抗——溜号、开小差、发呆、刷微博、逛知乎、聊微信,就是不想工作——要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手机旋转后,横屏观看
手机再旋转,可以竖屏观看啦
“摸鱼”似乎已经从一种偶发的个体事件,演变为常态的群体现象。就连《经济学人》杂志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发表了一篇名为《上班摸鱼的乐趣》的文章。
文中一反常态,没有指摘上班“摸鱼”这一问题,反而竖起了“摸鱼正义论”的大旗——由于现在的常规工作高度自动化,创造力对于办公室员工来说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想要获得高效办公,偶尔“摸鱼”有助于保持思想在线。
大洋彼岸《经济学人》的观点,在国内也能印证。比如作家刘慈欣、明月,比如企业家马云。
刘慈欣曾在一期采访中聊起了当年上班摸鱼写小说的“大实话”:“像电力系统这种工作,必须按时去上班,坚守岗位。在坚守岗位的时候,就可以在那里写作了。相当大一部分写作时间都是在这个岗位上完成的。因为在岗位上写作,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
那刘慈欣是如何巧妙摸鱼,不被领导发现的呢?
“老实人”刘慈欣也分享了摸鱼的门道:“大家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台电脑,每天都在电脑前坐着,谁也不知道谁坐在那里干什么,那么别人推门进去的话,看你坐在面前打字这不很正常,而且那会特别喜欢用质量特别差的液晶屏,稍微转一个角度就看不着了。”
嗯......好像和我们现在也差不多。
实际上,摸鱼成为“群体现象”并不是偶然。
罗兰·保尔森在瑞典的“Empty Labor”调查中显示,摸鱼的两种主要原因是“工作量不饱和”以及“工作时长太长”。而现在,可能产生了新的原因:工作量不饱和 工作时长太长。
在提倡996和加班文化的当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摸鱼”成为员工自救的方式之一。比如,4月,搜狗员工爆料:搜狗开始统计加班时长裁人了,身边好多同事现在都是每天坚持够至少11个小时,大家一起吃饭遛弯磨时间。
美国调研公司GETVOIP在2015年发布过一组数据报告。这份报告调查了美国2063名年龄在25至64岁之间的成年人,并询问他们工作时在非工作活动上花费了多少小时。结果显示:80.4%的人回答说,他们的确浪费了时间;17.9%的人浪费30分钟,19.3%的人浪费1小时,8.6%的人浪费1个半小时,11.6%的人浪费2小时,4.6%的人浪费2个半小时,18.5%的人浪费3个或更多小时。
那么,你是怎么在工作时间摸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