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场合用慎终追远,慎终与追远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04 18:21:19

黑格尔曾说孔子是“一位实际的世间智者”,其学说是一种“道德哲学”,“没有一点思辨的东西,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哲学史讲演录》)。作为一名《论语》的受益者,被深深刺痛着。一定要读通论语,这也是自己为何会有些逻辑控的缘故。在我看来,《论语》是一部编排自然、精妙且不失情趣、哲理的匠心之作,值得与大家分享。本文所要分享的是《论语》的第一篇第九章。同时,欢迎大家就《论语》和孔子的相关问题,一起探讨与交流。

【原文】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参考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了。”——杨伯峻·《论语译注》

自己给出的译文,则是,曾子说:“谨慎结果、追求长远,社会风气便会归于淳朴厚道。

什么场合用慎终追远,慎终与追远原文(1)

清明节祭祀先祖是应该且必要的,但是否可用“慎终追远”,则有待商榷

非充分条件

坦率地说,伯峻先生的译注是主流译注,钱穆先生、李泽厚先生、杨朝明先生主编的《论语诠解》都是这类译注,只是文字大同小异罢了。之所以会弃主流,是因为“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作为社会风气淳厚的条件,是不够充分的,尽管其老师孔子,的确说过“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篇)。

然而,如果将之作为充分条件,那么是否意味着:贫穷人家,为了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其儿女便会硬着头皮对父母说,并非是我们做子女的,有意亏待二老的衣食住行,而是实在想为二老积攒些棺材钱,以免将来社会舆论到处戳着我们脊梁骨,骂自己是不孝子孙;而有钱人家,亦可通过“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一事,赚足孝心:不论父母生前是否尽孝,只需将后事办得隆重、悲戚,就可以为自己博得一个孝顺美名。

什么场合用慎终追远,慎终与追远原文(2)

是否这就算作“慎终追远”

敢情“薄养厚葬”的陋习就是由此而来。倘若再结合“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篇)来“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则更简单:只需在父母死后哭得死去活来,然后时不时追思下祖先,便可“民德归厚”。我想,孝若真是如此,只是做给别人看的,形式主义,又何必呢。

也难怪黑格尔先生会说孔子是“一位实际的世间智者”,其学说是一种“道德哲学”,“没有一点思辨的东西,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哲学史讲演录》)。尽管黑格尔所说是孔子而非曾子,不过平心而论,本章如照此译注,确实是既无逻辑,亦无深度,且容易歧义。

那么本章该怎样译注,才会更好些呢?

什么场合用慎终追远,慎终与追远原文(3)

慎终追远

《说为解字》,“慎,谨也”,谨慎、慎重;“终, 丝也”,意思是将丝线扎紧,象征结束,可引申为终点、结果。“慎终”,即谨慎结果。孔子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述而》篇),旨在希望世人不要仅凭感情或意气行事;这样,便容易冲动鲁莽,造成“冯河暴虎”的后果。“慎终”亦是如此:行事前,谨慎结果,便可为自己预留下思考的时间:此事是否可做、怎么做才能更好,以免只是一时兴起或是头脑发热,便仓促决定,造成胎死腹中或者是事与愿违。

什么场合用慎终追远,慎终与追远原文(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