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我们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现实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两山”理论蕴含着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辩证理念,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精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写入了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生态文明”也于2018年写入我国宪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再到“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新时代以来,我们制定实施了数十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制定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6年以来,我们累计治理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超450万亩,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680公里、滨海湿地超过75万亩;推动实施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中国山水工程”被联合国评为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2023年,在监测的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PM2.5年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过85%;在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达到89.4%,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成效也让越来越多普通人有了切身感受。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历时八年建成“海绵城市”的宁夏西海固,曾荣获联合国“土地生命奖”的库布其沙漠,通过绿色转型实现生态蝶变的厦门筼筜湖,以及近日火出圈吸引无数游客的新疆阿勒泰……被反复验证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广泛认同和践行的绿色发展理念。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今天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面对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在区域性、结构性等方面面临压力,我们丝毫不能有“松劲歇脚”的麻痹思想。我们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加强生态建设,抓住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留给子孙后代。
本期解读:姜葳 央广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