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绍了战略管理分为战略规划、战略解码、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四个部分,一共有八个活动。朋友说有点“虎头蛇尾”,我赶紧把这篇文章发出来,讲一讲战略规划部分[呲牙]后面还有很多喔,但是每天最多只能发三篇,朋友们不要走开喔,请持续关注我[谢谢]
说到战略规划的方法,我们必须提到SWOT分析法。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提出来的。
战略规划有很多方法,如PEST 分析、波特五力分析、竞争态势矩阵等,但最核心的还是SWOT分析法。它可以将多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组织起来,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几乎所有的战略规划都会采用这个方法。
SWOT分析法的核心是构建一个矩阵,通过列举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因素,帮助我们思考如何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对战略方向和实施策略做出选择。
这个矩阵的纵轴是外部环境的机会(O)和威胁(T),横轴是内部条件的优势(S)和劣势(W)。横轴和纵轴相互交叉就形成了四个象限:SO、ST、WO、WT。
SO象限表示当面对外部机会时,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发挥自身优势;ST象限表示当面对外部的威胁时,要如何用自身的优势去应对;WO象限表示当面对外部机会时,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WT象限表示当面对外部的威胁时,如何控制自身劣势可能造成的风险。
第一步,先列举外部环境的机会(O)和威胁(T)、内部条件的优势(S)和劣势(W)等方面的因素。第二步,按照4个象限分别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策略选择的矩阵。
以下是一个示例:
这是一个经过简化的示例,实际上可能要复杂得多,不过道理是一样的。
三国时诸葛亮和刘备著名的《隆中对》,实际上也是一个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战略分析的鲜活例子。
从外部环境分析到内部条件分析,从实施策略到战略目标和愿景,《隆中对》实际上就是标准的战略规划。
当然,在现实的企业中,战略规划不太可能像《隆中对》这样寥寥几笔,需要更多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更多数据的支撑,制定的策略更需要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
小结一下:
战略制定的过程就是基于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做出对企业自身长期目标和策略的研判。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SWOT分析法中似乎少了一个活动:愿景和使命?
实际不是缺少了愿景和使命,而是这有个隐含的真理:各种分析的起点必须是愿景和使命,必须围绕愿景和使命。
只有围绕愿景和使命,分析才有重点,不至于泛泛而谈,流于肤浅。只有围绕愿景和使命,方向才不会跑偏,目标才会具体,措施才有意义。
这也是最后要强调的很重要的一点。
搜集资料不易,感谢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