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于吉编写了《太平经》,把其中的一卷《太平要术》传给了张角,张角借此发展信徒,创立了太平道教成为教主,并发动黄巾起义成为叛乱领袖;割据汉中的张鲁,是五斗米教的教主,虽然这两个教派都被官方正史打成了邪教,但他们却用不同的方式,获得了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因而信徒众多,实力庞大。
于吉《三国志 ·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
孙策*他的理由:“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从上可看出,孙策是江东地区的领主,手下的将领和百姓因为要恭迎于吉,已经不顾君臣之礼,实际上已经动摇了其统治的权威,孙策以祸乱人心的理由把他给*了。
张角因得到道士于吉所传《太平清领书》(太平要术),遂创立太平道教,以救世为己任,利用符箓、医术等手段,迷惑百姓,开始传道。
中平元年(184),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称“天公将军”,发动“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大多数人认为张角是代表最底层农民的起义领袖,是个低端“神棍”,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历史记载真实的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也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
据葛洪《抱朴子》记载:曩者张角,招集奸党,称合逆乱,欺诱百姓,以规财利,钱帛山积, 富逾王公 ,纵肆奢淫,侈服玉食,姬妾盈室,管弦成列。实际上,在起事之前就架构政权、约期并举,甚至进宫结交宦官,这说明其中有不少读书人和有钱人参与,绝不是无组织的百姓饥民能够办到的。
张鲁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 张陵之孙,根正苗红的小天师。
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并在此传播五斗米道,自称“师君”。他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张鲁去世,谥号“原”。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追封“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成为道教仙人中的一员。
张鲁晚年嘱其子张盛,后来均由后人或族人世袭张天师位。而张家所传的正一派道士,婚娶不出家,其道观,被人称作“子孙庙”。
历朝帝王追加了历代张天师不少“封号”与“赠号”。龙虎山也成为正一天师道的祖庭,历代张天师原居“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至今张天师已传至第64代,64代张天师现居台湾,已羽化仙逝。
那在同一时期的于吉、张角的太平教很快被剿灭,为何张鲁的五斗米教能够被官府认同,并不断发展至今呢?
替人治病,使人思过,给他符水吃,这是太平道教和五斗米教相同之处,但他们的行径,也有大不相同的地方。
1、张角
张角是要煽动百姓造反,夺取天下的。他分遣弟子八人,传道于四方。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说,相信他的人,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都有。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
他又谣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后汉书也有记载)须知古人的见解,和今人不同。 古人说天子,则真当他是天的儿子的。
张角说什么苍天、黄天,自然也是想做皇帝的,其取汉朝而代之之心已经显于天下了。既然如此那汉家天子和利益共同体的儒家官员们,还跟他客气什么,只有玩了命的干就得了,不剿灭干净是不会停止的,所以在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教很快的消亡了。
2、张鲁
张鲁据汉中,亦有二十余年,始终未曾出兵争夺别的地方。后来曹操去讨伐他,他根本就不愿抵抗,很快投降了。可见其宗旨只要保守地方,与民相安。
据《三国志》和注引魏文帝《典略》说:他隔了数里,就设立一个义舍,以便行人歇宿。又把米和肉置于其中谓之义米肉。过路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量吃饱。但是不能多取的,多取的鬼会罚他。他又禁酒。春夏则禁*生。有小罪的人罚他修路一百步。如此,人民的经济,颇可因之而宽余。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民夷便乐之”。
《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裴松之注引《典略》: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脩业,遂增饰之。教使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止行人;又教使自隐,有小过者,当治道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夏禁*;又禁酒。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张鲁投降曹操后,大量徒众北迁,《三国志·张既传》载“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 三辅 。”张鲁及大批汉中教民北迁到三辅(长安、洛阳、邺城)之后,他们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鲁家族之机,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传播五斗米道。经历曹魏和西晋,至东晋时,五斗米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五斗米道的势力发展至整个中原地区。
由此可见,张鲁的五斗米教在当时对统治阶级并没有什么大的隐患,也没有夺取天下的野心,相反他还劝人向善,对社会稳定还有益处,自然被官府所接纳,使其延续至今。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