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学会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勇敢真实的面对自己。
——卡尔·罗杰斯
卡尔·R·罗杰斯是谁?
(1902-1987)罗杰斯出生在美国1902年1月8日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他的父亲是一个土木工程师 ,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罗杰斯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四。罗杰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宗教氛园浓厚的家庭,父母笃信基督教新教,格守道德。
罗杰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性本善,有自我实现的发展潜力;他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主张心理治疗师要有真诚关怀当事人的感情,以人为中心,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当事人运用自我发展潜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其哲学心理学思想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罗杰斯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 美国心理学会 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罗杰斯的心理疗法在当今欧美各国广泛流行。他认为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以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的影响遍及全世界,而且至今魅力不减。
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精华:人的成长和如何成为一个人?
1,学会沟通
我能听到人的内心世界吗?我能了解一个朋友的情感世界吗?我能和对方达到深层的互通和共鸣吗?我能让对方明白沟通的心灵感应意义吗?
以上这些问题或许都是我们在与人沟通过程中遇到的。这种情况在罗杰斯看来,还没有建立起自我与世界的沟通的自信。
在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化中,话语表达的可能是一种意思,但由于说话的方式或说话的语调的不同就可能暗藏的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意思。
在沟通中,当一个人感受到他被听懂的时候,不仅从语言上,从表情上就会自然流露,他会有眼神的表达,表情上的感激和喜悦,他的一切在告诉你,他愿意继续沟通和深入,愿意为了某些事情去努力改变。他的眼眶湿润了,感到了那个久违的自己又回来了。每当此时,我们的沟通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你也就明白了沟通的深层含义。
2,深度倾听
罗杰斯认为人际关系的全部重心都是在倾听尤其是深度倾听中获得的。深度倾听可以让你获得一种特殊的满足,就好像听到天籁一般,因为你除了能获得显而易见的信息,还能获得超越个人领域的信息。沟通暗藏着适合于任何人的系统的心理规律和心理面向。深度倾听不仅让你懂得了别人,也让你通过某些情感和价值的共鸣触及到世界的部分真理。
反之,当一个人努力将内心最私密的地方吐露给别人时,对方却根本没有理解这个人有多么绝望,内心有多么痛苦。当这个人冒险将自己非常私密的内心情感与他人分享时,而对方并没有接收这个信息,对他的真实内心也并没有真正理解。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会觉得非常受打击,而且也非常孤独,无助。因为深度倾听的各种益处,都没有在此显现。这种倾听是毫无意义的,是失败的。浪费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
3,发展独一无二的自我
罗杰斯认为对于一个人我们无需从外界干预太多,干预过多反而效果不好。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你最需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个人的潜能,让他做他自己。因为一个充满欣赏和发现而不是占有和利用的喜爱,会令一个人绽放出他独一无二的自我,最终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允许他人与你有不同的行为,这本身就能成就了他人的发展。当发现自己在以微妙的方式试图控制或塑造他人时,我们就应该反省自己,这样做是否合适,是否对当事人的发展有益。这点在哲学诗画看来尤其重要,为何中国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呢?跟我们总想“把他人塑造成和自己一样的人”这个想法有极大的关系,中国人的基因里缺乏那种创新和自我的意识,太多人总是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随大流,怕担风险。这样说,也不知道钱老会不会认同。
4,做真实的自己,放手去体验、经历和感受
中国哲学传统里,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他们教人成为君子、圣贤,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他们把色、声、香、味、触,都是看成负面的。佛教是彻底地否定了这些东西。道家也不喜欢这些东西,像《道德经》里面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都是把人的本能和感受世界的器官给否定掉了。
但在罗杰斯的心理学中,这些被我们的哲学所否定掉的,他却重新捡了回来,并从中发现了其中的现实之精华。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文化里有一个经常被讲的故事:小和尚问老和尚,我什么时候才算是修行到家了呢?老和尚说,你到街上看到美女,如果做到视而不见,心无杂念,你就可以出山了。这个故事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观点的体现,即对待美女,对待令你目盲耳聋心乱的事物,要在内心主动加以屏蔽,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人,一个圣贤。
但罗杰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一方面人是要做君子、圣贤;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人的本能以及合理的*。他的方法是鼓励人去体验:小和尚上街看到美女,那就好好欣赏,感受美、欣赏美。欣赏女性的美,这本身有什么错呢?又不是叫你破戒去冒犯或*扰。
罗杰斯认为,人的一生就要放开去体验、经历、感受,这样,人才谈得上做自己。不然,一天到晚戴着面具,明明心里喜欢,而嘴上却说着各种假话、套话,这就无法做自己了,因为真实这一条你就没做到。人要学会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勇敢真实的面对自己。
罗杰斯的这个理论可以用于生活的方方方面面。比如子女教育、员工的团队建设、人与人的关系培养、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等等。它的核心点在于:鼓励他人说出自己的真实内心感受,然后聆听、了解,之后再拿出建议、方法、决策。因为只有对方讲了真话,你的建议、方法、决策才会有效。否则,你只能是处于云里雾里当中,无法抓住问题的实质。
罗杰斯为何被称为人本主义之父?
卡尔·罗杰斯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发现了人身上所具有的但是很多人包括心理学家都没能发现的潜能,这种能量他称之为“自我概念”。
罗杰斯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的存在,是一切体验的发源地,且在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与发展,其结果就是“自我”、“自我概念”的发展、扩充及实现。
自我实现概念和经验的提出
自我概念和经验是罗杰斯人格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自我包括个体对自身机体的整个知觉、他体验到的其他所有知觉,体验到的这些知觉与所处环境中与其他知觉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即个体对个人的特性、人际关系及其价值规范的知觉。
人格由“经验”和“自我概念”构成,当自我概念与知觉的、内藏的经验呈现协调一致的状态时,他便是整合的、真实而适应的人,反之他就会经历或体验到人格的不协调状态。
自我实现概念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自我,是较符合现实的自我形象;另一种是理想的自我,是一个人期望实现的自我形象。这两种自我是否和谐与趋近,直接会影响到一个人心理健康的质量。
在罗杰斯那里,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儿童出生以后,随着身心的成长,由最初的物我不分、主客不分,到逐渐把自我与环境区分开来,并在语言的帮助下进一步分清了主我和客我。
“无条件积极关注”概念的提出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罗杰斯为了解释人的自我发展机制而创立的心理学概念。它的字面含义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更具体讲,当一个人的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这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认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当母亲给予婴幼儿以慈爱和热爱而较少注意他们如何行为时,这种满足也就实现了。在无条件积极关注下,人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且也就没有了防御行为的需要,在自我和现实知觉之间便不会有不一致。因此,这种人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会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达到最终指向的目标,最终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
健全人格的5个特征的提出
罗杰斯认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要具备以下5个特征:
(1)经验的开放性
对一切经验采取开放态度,个体毫无拘束地体验所有的情感和经验,他们不封闭自我。
(2)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
对生活有着清新感,生活于存在的每一瞬间,不过多的纠结于过去和将来。遵循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3)信任自己
健康的人格犹如一切资料都程序化了的计算机,并不徒劳地思虑所面临的每一件事情。但是他们考虑问题是全面的,并且能对行动的过程迅速做出决定。
(4)富有自由感
机能健全的人是“意志自由”的人,他们的决定都是出自个人的意愿,而不是受外部的强制或内部的压抑。他们能享受到生活的个人权力感,相信未来是自己决定的。
(5)高度创造力
这种人富有创造和创新能力,而不是遵循或者消极适应社会和文化传统。
看完了以上,你对罗杰斯这个人有所了解了吧,你该明白他为何被称为人本主义之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