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全文1850字,阅读需5分钟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教育,对于教育的认识也非常的深刻,有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效果。
我们看一看,在《群书治要·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段话,说:“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求智能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看这个弓必须把它调整好,才求它是一个强劲有力的弓;马必须让它驯服之后,才求它是一个良马,日行千里;作为一个“士”(读书人),必须首先有诚实、谨慎的德行,然后才能够求他多才、多艺、多智能。如果一个人没有诚实、谨慎的道德,但是却多才、多艺、多技能,就像豺狼一样不可接近,一旦接近之后,对你会产生伤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个人德行至关重要。
所以有人把人才分成四个等级:
〔1〕有德有才是正品。我们学校培养人才,就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如果一个人又有德行、又有才能,这是我们社会所急需的,我们把他比喻为正品。
〔2〕有德无才是次品。如果一个人有德行,但是才能不够,我们培养培养他,也可以用,不至于对社会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有才无德是毒品。一个人有才、有艺,而且还懂得高科技,知道怎么样把人家的网站给黑掉,知道把三聚氰胺放在奶粉里是什么效果,这样的人是什么呢?是毒品。对我们的社会国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也有人说他是危险品。
〔4〕最后,无才无德是废品。既没有才能,又没有德行,这个是废品。其实无才无德的人,比有才无德的人,还危害小一点。
那么,我们看了之后,我们就在想,我们现在的教育在培养什么样的“品”呢?什么样等级的人才呢?你看我们都说在培养毒品、危险品,因为我们专注于人的技能、才能,但是忽视了人的品德修养。
我们现在高考刚刚结束,大家都在报志愿,很多人都知道,现在最热门的志愿、专业,是哪些专业呀?经济、金融,而且还带“国字头”的,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国际经济等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了一个问题,当然我们改革开放了,有国际意识,这是非常好的,要向国外学习先进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一个倾向,就是我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有所偏颇,我们读书不再是像古人那样“读书志在圣贤”,而是“读书志在赚钱”。哪一个专业赚钱多,大家就会蜂拥而至,报考的人数也就比较多,这说明我们现在读书和古人读书的目的,已经很不相同了。所以我们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就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无比的重大。
我们看古人对于“教育”是怎么理解的呢?什么是“教育”呢?
在《礼记》上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明确地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使人的善良不断地增长,第二就是使人的过失得以挽救。我们说现在的思政课,应该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那么“长善”,使人的善良增长,是不是就是立德呀?“救失”,是不是就是树人呢?所以你看我们说“立德树人”和我们传统“长善救失”的教育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是用词不同而已。
再看“育”这个字,《说文解字》上解释:“养子使作善也。”你仅仅把孩子养大,那个不叫“育”,他必须顺着善良的方面去成长发展,这个才叫“育”。所以做人的教育,品格的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我们看《大学》,四书之中的《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换一句话说,我们上大学,目的是什么呢?当然,这个“大学”也有不同的解释,是“大人之学”,学做大人的学问。它是“在明明德”,首先开启自己的明德,然后再亲民,“亲民”就是帮助他人也开启他的“明德”,再止于至善,这两者都做到尽善尽美,这个就叫“止于至善”。所以自觉觉他,这两者都达到圆满的程度,这个就是《大学》教给我们的道理。
所以我们看,在古人看来,教育是一个“回归明德”的过程。什么叫“回归明德”的过程呢?我们本性都具有智慧、明德,就像这个灯光一样,它本身就是晶莹剔透的,光芒四射,但是这个灯上沾上了污垢,沾上了灰尘,沾上了油污,结果有光亮散发不出来了。教育的过程,就是我们把这些污染一层一层地给去掉,最后让它本性的光明散发出来,这就是教育的过程。
所以古人说:“读书志在圣贤”。很多人说我做一个凡夫就够了,为什么要成圣成贤呢?因为“圣贤人”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圣人、贤人”就是一个觉悟的人,就是一个“得道”的人,就是一个“回归明德”的人。我们是一个糊涂人、是一个喝醉酒的人、迷惑颠倒的人,所以圣人就是我们本来面目。所以荀子、孟子都说:“涂之人可以为禹”,“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一个人都应该向着“圣贤、君子”的方向去努力,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