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不论是东方哲人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还是西方思想者海德格尔认为“语言破碎处,无物存在”,都提醒我们,语言对人类互相理解尤为重要。在图像、视频的时代,线上隔空交流便利,但如果缺乏对文字、词语足够精准的掌握,误解则易频繁发生。高质量的辞书编纂,无疑是必不可少。
《编舟记》动画版截图
日本当代小说家三浦紫苑有一部以辞书编纂为主题的小说《编舟记》,被引进中文出版,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口碑甚高。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部叫《大渡海》的大型辞书。其主编、语言学者松本先生,将辞书比喻成“跨越浩瀚无垠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人们乘着词典这一扁舟,寻找、使用最合适的字词言语,表达自我,也感受别人。编纂辞书,正是为了构筑一个彼此互相理解的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形音义收录最完备的一部大型汉语字典”
第一版于1975年启动编纂
2023年3月10日,国家“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学术和文化工程《汉语大字典》修订启动暨高端学术咨询会在成都召开。会上宣读了立项通知书,通报了修订工程组织情况和年度工作计划。会议指出,新时代全面修订《汉语大字典》,是用汉字讲好中国故事的源头工程,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汉语大字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形音义收录最完备的一部大型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第一版于1975年启动编纂,由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徐中舒担任主编,武汉大学李格非教授、四川大学赵振铎教授任常务副主编,四川和湖北两省3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完成。1999年启动第二版修订,2010年出版。本轮第三版修订已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是交由地方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大学术和文化工程项目。
《汉语大字典》第一版合集
这是怎样的一本字典?一本大型辞书的编写、出版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我们每个人,至少小时候,都有查字典或词典,受益于辞书的经验。但我们或许并没有仔细想过,像《汉语大字典》这样的字典,是怎么编成的?那些字、词条、解释,是怎么确定的?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出版该字典的出版社之一四川辞书出版社,对参与《汉语大字典》首版、第二版编辑、出版相关事宜的专家人士采访。
《汉语大字典》第一版八卷本
首版花费15年第二版修订又用11年
业内人士:“最难排的字典之一”
首版《汉语大字典》从1975年工作启动到1990年八卷本出齐,历时15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联合推出。全书收录汉字楷书字头54000余个,古文字形体80000余个,是当时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音义最全的大型汉语字典,它的问世,一举结束了我国“大国家、小字典”的历史,被称为“共和国的《康熙字典》”。
这部字典出版后,为满足不同读者的使用需求,两家出版社还陆续出版了缩印本、三卷本、简编本、袖珍本等不同的版本,对发现的问题和讹误有不同程度的修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修订工作于1999年启动,经过11年的磨砺,第二版在2010年正式出版。
为何修订一部辞书要花如此长时间? 因为第二版除内容上改正首版错误和作提高性修改外,为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把首版的铅排改为激光照排,光是完成这一任务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第二版收汉语单字6万多个,要造出6万多个字形标准的汉字新字形宋体字供电脑照排使用,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事。”担任第二版《汉语大字典》修订工作的业务负责人、四川辞书出版原总编辑冷玉龙说。
在中国出版发展史上,人们不得不提到北大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统,它是中国出版史上告别铅与火、从传统活字印刷时代迈入电脑排版数字化时代的一大功臣。而北大方正的这套排版系统又离不开电脑字库的支撑,收字6万的北大《方正超大字符集》正是采用的第二版《汉语大字典》所提供的字模。“第二版收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体8万余个,要把这些字全部修描变为精度很高、能供电脑排版使用的古文字,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程。方正字模部的技术人员和四川辞书出版社的编审人员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完成了这项工作。”冷玉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