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盛唐 ·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节录
在唐朝,端午节被列为官方法定节日。更加深了端午节团聚喜庆的内涵。
人们回到家中和家人团聚,吃粽子,赛龙舟。
在盛唐太平的氛围里,五色丝缠臂,是都市时尚鲜艳的风俗,到处是五色的色彩和欢笑。
作为皇帝的李隆基,宴请群臣,赏赐臣子宫廷御制的五色丝带,夏天的细葛衣,以彰显国家富庶,文化复兴。
在宴会上,特意安排了每个人九子粽。
这是祝福臣民健康,帝国永久。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唐 · 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
那么在中唐时期,白居易曾经做过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那里的端午节和夏至,吃的和北方略有不同。
因为粽子不是角粽,而是竹筒粽,就是竹筒饭。
实际上,这是南方古老风俗的遗留。因为古代越地和楚地,多水泽,多渔民,他们的粽子,是竹筒米饭,更容易在劳作中携带,下水。也用以祭祀水神。
吃惯了角粽的白居易,自然对竹筒粽,有着惊讶,那入口的竹气芬芳,更有夏日风情。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当时很多人认为这里的竹筒粽,是从楚国流传过来的。
但是实际上,竹筒饭多见于南方山林水泽的部落,这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产生的饮食风俗。
当然后来也和端午节合流。
“今日端午谢街坊,时节因缘要举扬。
莫问腕头缠百索,且将粽子吃沙糖。”北宋 · 释怀深
宋朝以后,粽子的形式和现代相仿。
多用糯米包裹枣,干果,杨梅等。
端午节街坊邻居互相赠送自己家包裹的粽子,打开粽叶,最美的就是糯米粽子蘸砂糖吃。
有粽叶的清香,有糯米的结实软糯,有清甜,
当然有人说,南方吃的是咸粽子和肉粽子,那么这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实际上咸粽子,汉朝就有,草木灰煮粽子,自带碱性,适合胃酸过多的人吃。
而肉粽子,则是南方地区的饮食特色,它或起源于本地的饮食风俗,只不过到了清朝以后,逐渐往北流行开来。
粽子本身就可以包罗万象。
但是吃粽子,则是端午节或者五月的舌尖美味,历久弥新。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