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时,到底该如何教育
《育儿经济学》中提到一个观点:采用哪种教养方式,取决于父母对孩子未来的预测。
也就是说,养育方式,不仅与父母自身的观念有关,还与生活环境有关,尤其是父母预测的未来生活环境。
事实上,打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伤娃也伤已。
那么,在孩子不听话时,该如何有效的教育呢?
1.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为人父母的本份。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
“多数父母都会时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
试想一下,每次打完孩子之后,最原始的感觉是什么?
答案是:后悔。
细细想来,孩子的行为,并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
而之所以动手打孩子,只不过是生活的琐事、工作的烦恼、家庭的矛盾等叠加一起。
彼时,孩子的调皮捣蛋、不听话,就成了我们情绪发泄的导火线。
而每一次有效的沟通和教育,都是建立在情绪平和的基础上。
2. 孩子做错事,比起打骂,承担自然后果有效。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式。
即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自作自受,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己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个男孩在电梯里撒尿,家长知道后,没有过多给孩子讲道理,更没有打骂,而是首先在业主群里向大家道歉,然后,带着孩子给电梯打扫一个月卫生。
孩子犯错后,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逼孩子认错,而是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要如何去弥补和承担这个错误。
而犯错后的自然后果,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孩子还小,亦或有抵触情绪,父母最好带着孩子,共同承担这个后果,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3. 无声胜有声。
其实,在李玫瑾教授提醒家长要让孩子有敬畏之心前,还说过一句话:
“孩子犯错时,家长最好不要动手,尽量无言自威。”
顾名思义,无言自威,也就是让自己不要在有情绪时,去教育孩子,而是用冷静的态度,让孩子自觉去反思问题。
大多数时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是非,有最基本的判断,他们之所以会反复犯错,只不过是年龄让他们达不到良好的自控,好奇心趋使他们尝试各种新事物,导致错误事件的发生。
所以说,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既可以给父母一些整理自己的情绪时间,也能静心观察孩子的态度和反应,从而更好的做出合理有效的判断。
教育专家陈鹤琴说:
“任何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时宜的,只有用温和的方式,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父母到底应不应该打孩子,其实,每对父母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因为,爱就在亲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