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中,生存一直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像中国这样,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人们通过对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化。
有人总结,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都处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这应该不是巧合,而是我们强大的改造自然的动力使然,这种基于生存的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化拓展,不仅维持了我们的自身的生存,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我们可以充分相信自己的劳动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当我们的祖先发现,分工协作可以极大地提升整个族群的生存能力之后,倡导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天下为公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精神支撑和强大的思想武器。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可以说就是无数代人不断践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下如何发挥提升个人生产能力的探索过程。
在这个复杂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家庭的产生与生活资料私有制以及建立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族群和更大范围的国家就成为了面前我们已知的人类社会的共性特征。
现在我们早已无法想象,没有家庭,没有族群,没有国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来源于生活资料私有制的天然属性。
当我们提到分配的概念时,我们不可能否认劳动产品的私有属性及其派生的独占且排他的基本特性吧?
这是基于我们生命本能的自然属性,简单地说,同样的一口饭,吃到我口中与吃到其他人口中对于生命体的意义截然不同,我们无法忽视这种天然的差别,毕竟维持我们生命的周期的需求就在那里,不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在极端情况下,一口饭的归属可以决定特定生命体的生死,而死去的生命体即使再用一千口饭、一万口饭也无法再活转回来。我们还可以说,不管你吃到多少口饭,都不会丝毫缓解我的饥饿。
所以说,生活资料的私有是一种我们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那些反对生活资料的私有属性者不是糊涂虫就是憋着坏的小偷和强盗,归根结底这这种错误说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劳而获,也就是通过非劳动的方式获取个人需要的物资,这与我们社会的基本运行规则格格不入。
从我们合理的想象出发,只有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之后,我们才有基于交易成本考虑的一定范围内、一定幅度的模糊和放松。譬如说,我们可以合理想象自助餐或包食宿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免费食宿是会成为所有低技能岗位的标配,只不过,即使我们的基础生活成本能够因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不计,我们依然无法动摇生活资料私有制的基础,这当然不能导致我们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任何质疑,这是两回事儿。
与生活资料天然的私有属性相对应,生产资料的天然社会属性同样毋庸置疑,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无法想象世界上会存在不与社会交流的生产者,这不仅是生产社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的劳动得以实现唯一路径。
从另一方面说,我们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为社会所感知,我们的劳动成果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实际的价值,如果没有我们共有的社会,我们的任何行动都无法与劳动产生丝毫的关联,这也就是说,不存在不被社会所确认的劳动。
至于生产资料之所以被当作生产资料的前提也只能是其最基本的社会属性,也可以说,社会属性是生产资料的基本存在方式,生产资料只能属于全体社会成员共有,不存在只属于个体的生产资料,这对社会化生产来说,毫无意义。
其实,从社会生产的目的来看,如果没有获得社会的认可,我们所做的与白日梦有什么区别?如果想让我们的梦境有现实的意义,譬如说,像弗洛伊德做得那样,我们只能让其具备相应的社会属性,也就是在社会中找到认可我们的人。
于是,我们就理解了中华文明存在的价值,实践天下为公的理念,也可以说施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适宜的生产资料实现形式其实就是我们所处社会本身存在的现实意义,生产资料的共有属性与生活资料的私人属性本来就是我们社会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只有通过公平的分配机制才能保证社会化大生产的相对高效运行,任何影响,甚至危害生产社会化循环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社会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