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圣孙武,于吴国攻楚之战后,事迹全无、下落不明,极可能是因为和秦国派往援楚的军队作战,失利甚至惨败,而遭到了吴王惩处,罢黜、流放,再也不能带兵,甚至也不排除被秦军直接阵斩的可能。
这一说法,绝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确实是史有明文记载的。
兵圣:孙武
孙武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战略家,但并不代表他同时也是历史顶级名将。甚至可以说,他虽然不像两千年后的西欧兵圣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作者)那样,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纯军事理论家,但单纯作为军事将领的战绩,放诸华夏五千年历史中,也绝算不上出色。
攻克舒城之战,孙武率军*了两个投靠楚国的吴国叛将盖余、烛佣,也是目前一切史料记载中,孙武独立指挥的唯一一战。
【孙子为将,拔舒,*吴亡将二公子盖余、烛佣。】
而三万吴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柏举之战,吴王阖闾才是一军主帅,伍子胥是军师谋主,吴王之弟夫概是大军先锋,并立下破敌首功,孙武只是和后来的祸国奸臣伯禧一样,作为部将跟从征讨而已。
吴王阖闾与孙武
吴国在攻破楚都后,毁楚国宗庙,掘楚王坟墓,对民众烧*掳掠,老弱妇孺都不放过,激起楚国民众普遍反抗。吴军甚至将楚国王后、楚国大臣妻女都视为任意宰割和分配的俘虏。吴王阖闾带头,君臣们上行下效,对这些贵族女子加以污辱。此举严重背离了春秋时代各国通行数百年的礼法准则。
孙武同样不能免俗,他在《孙子兵法》中,便鼓吹为将者「廉洁可辱,爱民可烦」,率军攻略别国,要「侵掠如火」,在他看来,只要取得战争胜利,那么便当不择一切手段,去打击敌人士气,摧毁敌人战争潜力,而完全无需去对敌国民众也秋毫无犯,更一反此前兵家如《司马法》「以仁为本,以战止战,攻其国,爱其民」的主张。
孙武主张「兵者诡道也」,那么敌国自然也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诡上加诡,也将战争从春秋时代的列国贵族的礼仪化战争,拖向了残酷冷血的战国乱世。
对吴国君臣种种背弃礼法的暴行,别说是晋国、齐国、郑国、鲁国这些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原各国,感到匪夷所思。即使是被中原各国一向轻鄙的秦国君臣,也甚为不齿。
因此,楚国大臣申包胥哭秦庭七日,感动秦哀公,派出兵车五百乘发兵援楚。春秋时期,兵车一乘,有甲士三人,随行步卒七十二人,因此秦国这次援楚的五百乘兵车,相当于37500人,在当时算得上一支兵力强大的大军了。
申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