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世界上有上万个宗教,虽然数量很多,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教徒却占了教徒人口的大多数,所以这三个宗教也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基督教是以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这些教派把耶稣基督当作救世主,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以及其它一些小的教派。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信仰上帝创造并主宰世界,相信自先祖以来,人就有罪,在罪恶中受苦,只有信仰上帝和他的儿子耶稣才能获救。基督教的《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是两部圣经。
早期的基督徒主要是穷人和奴隶,他们对统治者深恶痛绝,被罗马帝国残忍地迫害,却无能为力,只能寄望于耶稣的降临,以求得到救赎。随着中上层阶级的不断获得宗教领袖的地位,他们的信仰也从最初的抵抗变为对统治者的忠诚和服从。罗马政府因其宗教信仰的转变,放弃迫害基督教,转变为接受利用,在公元4世纪左右,基督教成为国家教会。在欧洲中古时代,基督教的正统教会成为了封建制度的支柱,哲学、政治、法学等等都被置于神学的支配之下。
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后,教会基本上是统一的。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于330年把首都迁往拜占庭,把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公元4世纪末,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分立,东、西两大宗教中心分别位于拜占庭、罗马。自那以后,西罗马逐渐拉丁化,东罗马逐渐希腊化,民族、语言、风俗习惯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都对宗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9世纪中叶,东、西两大教会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其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宗教信仰和宗教信仰的不同。直到11世纪,基督教和西方教会在1054年被分离,东部被称为正教(也就是东正教),而西方则被称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天主教的教义有着相同的根据,那就是《圣经》是其教义的根本源泉,而东正教则更注重圣经的重要性。
16世纪,西方教会出现了一场针对教皇的宗教变革,并出现了几个与天主教分离的新教派,即“新教”。从那以后,新教就分裂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16世纪的宗教主要有路德派、加尔文派和安立甘宗三大流派,而17世纪则是英国长老会、公理派、浸礼派和贵格派。尽管教派众多,基督教新教在教义、组织、礼仪等方面仍然具有相同的特点:1.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教派独立,没有组织和领导。废除教阶制度,使教徒与神职人员都是平等的。牧师可以结婚。2.简化礼仪与节日。3.不承认天主教的圣传。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它的名字曾被译为耶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教徒最多的宗教,它的信徒遍布世界各地,中国也是它的传播区域,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基督教在盛唐时期传入中国,那时被称为“大秦景教”。元朝的蒙古人和中亚的人都是基督教的信徒,蒙古人加入中原后,基督教的人也越来越多,除了大都,还有镇江,杭州,扬州,泉州,温州,都有基督教教会。明清之际,基督教教会的神职人员纷纷进入中国内地,基督教在中国大陆的范围内得以广泛地传播。在此期间,尽管由于各种教规和清初“礼乐之子”的存在,影响了传教活动,但最后,还是以西学为先锋,以武力为依托的基督教教会还是传教成功,在晚清几乎全国都有基督教堂和信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