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关心的话直入心灵后,她才慢慢讲出自己内心的“秘密”
原来,女儿不满意同桌、是因为同桌太优秀,不满意老师、是因为老师总是夸奖同桌
这是典型的嫉妒心强
但如果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没有选择接受,而是站在“嫉妒”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那我们看待孩子的角度肯定只会越来越负面
毕竟,孩子长大后,他们的思想独立、大脑也相对于比较复杂,喜欢“胡思乱想”也是大脑发育的一个过程
这个时候想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学会站在孩子的阶段去做好对应需求
孩子还小,那就用聊天的方式多跟孩子说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事情
孩子长大了,就要少讲话、甚至不讲话,比起听大道理,他们也更喜欢自己去寻找答案
“管法”三:
有想法也点到为止
为什么孩子长大之后,就很容易和孩子之间发生语言分歧、离心离德呢
从成长标志、和心理需求来分析,并不难理解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谁都想坚守自己的信念,孩子也不例外
8岁女孩岳岳,是一个特别活泼、也比较话多的女孩
每天回家之后总是有分享不完的话题,喋喋不休的样子看起来很有分享欲
听她妈妈说,自从对金钱有概念之后,岳岳身上的“挑刺”毛病就更严重了
看到教室里的水泥地面有坑坑洼洼,会抱怨“这学校太抠门了,不知道把教室好好装修一下”
夏天教室里太热老师没有开空调时,会抱怨“我看老师不开空调就是为了省电,好讨好学校领导”
早上为了找套衣服而翻箱倒柜时,嘴里还一个劲抱怨:“我都多久没穿新衣服了”
…
看着动不动喜欢抱怨的女儿,妈妈的内心憋足了气
每次都十分嫌弃地对孩子说:
“你到学校是去读书、学知识的,住那么好的学校干嘛?又不是去享福的”
“还有,你穿个衣服挑来挑去的,干什么,是去选美吗?学生就该有个学生的样子”
“想当初,我们上学的时候哪有现在条件,看你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此一来,岳岳的抗拒劲儿就被激发出来了
她气呼呼地看着妈妈说:“我什么都不对,你说什么都对,行了吧”
瞧,孩子就是这样
你挑刺嫌弃他不懂事,他也会嫌弃你的唠叨指正,哪怕这件事很有道理
说起这个事呀,我又想到昨天带女儿回老家吃饭发生的一幕
老家的太爷爷、太奶奶,得知我和女儿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后,他们忙里忙完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
吃饭的时候太奶奶还不停地往女儿碗里夹菜
结果,女儿只尝了一口就嫌弃地说:“太咸,太难吃了”
这句话瞬间让气氛尴尬极了
太奶奶还有些自责地说:“我现在越来越没用,都不会做饭了”
在那种相对于有失礼貌、还伤人心的情况下,我很想把女儿批评一顿
可看着还茫然不知伤了人心的模样,我选择教会孩子感同身受
于是,在交谈时我故意提起自己的一件糗事:“宝贝,还记得上次我做鸡蛋饼时不小心加多了盐吗?那天晚上你不停地叫唤口渴,还说以后再也不吃我做的鸡蛋饼”
话毕后,女儿揪着旁边太奶奶的衣服就开始述委屈:“太奶奶,你教我妈妈做鸡蛋饼好不好,我怕哪一天你们吃了,晚上都睡不着觉”
一句话,瞬间把老人说得哈哈大笑
…
孩子长大后,慢慢就有了自己的情绪、理解和认知
特别是在个人想法比较活跃时,往往是属于嘴快又心眼直的个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过脑子,也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个时候想要纠正孩子说话不过脑的状态,就需要帮孩子学会全面立体地看待事物
就像女儿嫌弃饭菜难吃时,你帮她回忆一下有没有感同身受的事迹
如果没有,那就陪着孩子一起去亲自体会一番吧
只有先让孩子有近距离体验的机会,孩子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