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城区航拍图)
樟树部分乡镇街道地名得名由来:
樟树市——樟树市为古代“淦阳”,隋改“清江镇”(因镇临袁河与赣江合流之后的江段,这里江水波流澄澈,古称清江。)。南唐升元二年(938年),升萧滩镇(今临江镇)为县,以“清江”为县名,因水得名。为与县名区别,改“清江镇”为“樟树镇”。新中国成立后,县治移至樟树镇。1988年10月26日,撤销清江县及樟树镇,设樟树市及鹿江、淦阳等街道。
明吏部左侍郎熊化在《樟树镇记》中称之为“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市”。清道光《清江县志》记载:“木之属有樟,诸材独此为最,故古称豫章地,以材著也”。樟树镇得名的由来,本是镇在樟树林中,以树名镇,俚语俗称。直至清初,镇内还有八棵被视为樟树镇命名依据的古樟树。解放初期,仍有一株枯樟树残存。清代诗人查慎行的《樟树镇》诗云:潇滩流下棹歌声,一曲清江见底清。老树不知生意尽,尚凭古社占村名。还有一些神话传说,如《搜神后记》、《豫章记》、《太平御览》、《宣室志》等,都记有三国对东吴大将聂友"夜射白鹿,中樟灭怪"的故事。大意是聂友打猎,逐白鹿至此,矢中大樟,灭了樟树精。由此,樟树镇又有"鹿江"、"鹿渚"的别称。
樟树镇地处赣江袁水之交,交通便利,商贸发达,尤以其传统的药材交易市场和精湛的药材炮制技术闻名全国,被誉为“江南药都”(现为中国药都),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一说。历史上曾与景德镇、吴城镇、河口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
在临江镇还有不少建筑物上,仍可见到古县名“清江”
临江镇——临江镇是清江古县城,有1300余年历史,明代与樟树镇同为全国33个税课重镇之一。南朝梁天监初(约公元510年前后),因吴平侯萧励袭封于此而得名萧洲滩。北宋淳化三年(992)置临江军,以镇为军治,自此渐以临江代替萧滩旧名。又江边有石蜿蜒如龙,长数丈,别名石龙城。临江镇自宋至民国元年,为军、路、府所在地共920年,目前是樟树市河西的文化、经济、商贸中心,解放后该镇荣获了全国重点镇、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全国千强镇、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示范镇、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先进乡镇、江西省十大魅力乡镇等以一系列“国字号”和“省字号”荣誉称号。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和2个社区,共有147个自然村。总面积86.72平方千米,总人口近5万人。主要景区景点有大观楼、钟楼、万寿宫巷、古镇石牌坊、文革记忆展示馆、状元亭、半山亭、文博馆、师姑井等。
临江镇乡村文化旅游节新春故事会暨农民趣味运动
福城街道——福城街道位于樟树城区西南部,东邻淦阳街道,西、南接洋湖乡,北隔赣江与张家山街道相望。辖吴家巷、龙溪、誉洲3个村委20个村小组和福城、垱下亭、药市、中山公园、沿江公园、酒都广场、新民、盐城8个社区,总面积11.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8公顷,水面面积44公顷。1989年以前,由樟树镇管理;1989年2月撤销樟树镇,分设吴家巷街道办事处;2005年,因福城医药工业园(仁和“863”科技工业园、金虎、康力、九洲、天齐堂等企业落户其中)兴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福城街道,设福城街道办事处。2018年底,福城街道总人口22891人。
省级医药工业园——福城医药园
淦阳街道——淦阳街道地处樟树城区腹地,是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有淦水发展骊岭,流经紫淦山,蜿蜒向西北,于樟树之南注入赣江,故称淦阳。下辖14个社区和2个村委,112个小区(居民点)、21个自然村,总面积12.24平方公里,辖区户籍居民24379户,总人口623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