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为什么不杀吴承恩,嘉靖皇帝与吴承恩的关系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14 00:49:17

明世宗嘉靖皇帝

朝廷内斗,导致高层放松对朝野的管控和引导。另一方面,明代经过近200年发展,渐渐达到一个王朝的高峰,开始进入中后期,社会思想相当活跃。

当时还是一介草民的吴承恩,颇具才华,琴棋书画无不精通,但并不看重读书出仕,在嘉靖帝统治期间,青壮年的他于是各地奔走,一边游山玩水,一边搜求奇闻,贮于胸中,为以后文学创作做打算。当时的文学乃游手好闲雕虫小技,通常被视为不务正业。

但社会普遍流行“复苏人性、张扬个性”,搁不住大潮流不是。另外,嘉靖上台,包括王阳明的心学、禅宗等也纷纷抬头,嘉靖帝喜好炼食丹药,热宠方士,后来干脆躲宫里追求长生之术,朝也不上了,更加剧当时多元思想的抬头。

02 吴承恩阴差阳错的入仕:幸乎?悲哉?

《西游记》就是这时候开始创作的。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快50岁了,已经着手写出《西游记》前几十回。

嘉靖为什么不*吴承恩,嘉靖皇帝与吴承恩的关系(5)

吴承恩

此前大半生,光阴蹉跎,他只考中秀才,人生赛程过半,除了吃喝拉撒,养家糊口,他对仕途很难说还抱着什么宏大理想。

可是,就在他偏不在意的时候,快50岁这一年突然有点发迹的意思,他被选为岁贡生,保送到京师的国子监读书。

按照惯例,经过国子监深造进修,他们这帮人会分个一官半职,从此走上仕途。为此,吴承恩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于是一直写的《西游记》也暂放一边,收拾行囊,进京去修学,等待分配官职。

不幸的是,1550年,明朝发生了一件事关存亡的大事。由于多年来和草原部落关系紧张,终于因为边境贸易的导火索,发生危及王朝的“庚戌之变”:数万蒙古骑兵长枪钢刀,铺天盖地奔*京师,一直来到北京和皇陵外围。

嘉靖帝当年时来运转,从小藩王上位皇帝后,点儿可够背的,这些年几乎每一天都提心吊胆。最玄的一次是8年前,1542年冬天一个夜里,他差点被宫女们干掉,多亏其中一个小宫女突然心虚害怕,在嘉靖帝脖颈被套上绳时,跑去报告皇后,皇后亲率锦衣卫赶来救驾,皇帝才捡回来一条命。

嘉靖为什么不*吴承恩,嘉靖皇帝与吴承恩的关系(6)

内患外忧,但1550年这一次的情形,显然不太一样。这边厢,早已经磨刀霍霍的蒙古骑兵,毕竟前朝曾创下横扫欧亚的煊赫战绩,后来被明太祖朱元璋攻灭,其实内心*动,没少觊觎大明朝这块肥肉。

好在凭借京师城高墙厚,面对气势汹汹蒙古骑兵,任其*掠叫骂,明军只坚壁不出,数日之后,蒙古骑兵*扰一阵子,嚷嚷着想打架也不成,就怏怏退了。

所以,碰上这么个节口,嘉靖帝极需领兵打仗和建造城墙的军事技术人才,像吴承恩这样只懂舞文弄墨,以文章为经国大业的,不好意思,先靠边站吧。

03 吴承恩凭一生亲历的心路,挥笔写就文化深蕴的《西游记》

吴承恩京师一行,空欢喜一场,没有被选官,后来就离开去周游天下了,直到60岁年近老迈,才当上浙江长兴县丞(正八品,相当于副县长或秘书长,主要负责全县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等事)。

嘉靖为什么不*吴承恩,嘉靖皇帝与吴承恩的关系(7)

吴承恩 剧照

此后10年光景,吴承恩因在官家做事,《西游记》写作一度中断,直到公元1570年,隆庆四年,嘉庆帝也已驾崩4年,一方面他渐觉心力不支,另一方面牵挂《西游记》的写作,便辞官告老还乡。

据史料记载,吴承恩70岁归乡,从浙江回到江苏淮安后,最后10余年的晚年生活除了写《西游记》,只有8个字可描述: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所以,纵观吴承恩一生,青年时期学着经世致用的本领,畅想平步青云,成就仕途,中年较为失意,著文为生,游荡天下,晚年则进入虚空涅槃的佛老之境,随心所欲了,这在《西游记》的情节发展、故事编排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原著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唐僧西行到五行山,山下压着500年的孙大圣,五行山又叫“两界山”,为何有这么个名字?“两界”是何意?

“两界”二字可不是作者随便起的,其实深有寓意焉?!仔细探究,原来它明面上是大唐的国界,其实正是孙大圣前后两生的转折。

所以,从五台山被放出来,大圣决定随唐僧取经,是定心猿,两界便是人与妖的分界,更是万里修行与日常俗世的分别。

嘉靖为什么不*吴承恩,嘉靖皇帝与吴承恩的关系(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