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这是弘一法师为人处世的心理箴言。
不管是在俗的李叔同,还是在僧的弘一法师,无论何种身份,他都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
不知你是否发现身边有这样一类人,不管他身处何职,何种身份,他们总有能力把自己活成一道风景。
这就有赖于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
自古以来,为人处世之道,都是圣人们精于讨论的话题。
道家开山鼻祖老子的言论,更是这一话题的经典。
在老子的传世语录里,有这样三句箴言,道出了为人处世的三大智慧:
谨言、慎行、不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聪明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智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想要搭建稳固,就要懂得基本的距离和分寸。
言语,是为了更好的沟通,不是攻击他人的利器,所以,说出的话要再三谨慎。
孔子到东周观光时,曾前往瞻仰周王的祖庙。
参观时,他看见一座铜铸的人像,人像的口上被扎了三道封条,背后还刻有铭文: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就是告诫人们:这是古代说话非常谨慎的人。大家要警戒!不要多言,多言往往多败……
于是,孔子便对弟子讲:
年轻人要记住!这些话很中肯,而且很有说服力,要谨防祸从口出。
这就是著名的三缄其口的故事。
说话,不逞一时口舌。
张口前,先考虑一下,该不该说,能不能说,怎么说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前几日,朋友谈起她的一个相亲对象,她说:“我从没见过如此口无遮拦的人。”
朋友是名装修设计师,男方得知朋友的职业后,就对朋友指点了起来,一开始朋友还能淡定以对。
当他说到:“你知道吗?木地板可不只是用木头做的,还有用陶瓷做的呢。”
朋友不禁迷茫地说:“那不是仿木地板纹理的瓷砖吗?”
男子洋洋得意地说:“这是国家标准里规定的,那就是木地板,我能给你找出条文来,你别不信。”
朋友闷闷的“哦”了一声,没有计较。
谁知男方更起劲了,他妄言道:“说你们这些读书的大学生什么都不懂,你们还不信,真以为上学能学到什么呢,其实啥也不会。”
朋友一向好脾气,这次却差点炸了毛。
在男子夸夸其谈半小时后,朋友告诉男子两人不合适。
后来,男子跑到介绍人那里大发牢*,说他都不嫌弃我朋友,我朋友却那么多事。
虽然男子让人哭笑不得,但他不懂分寸,还自以为是的言论,真是让人不敢苟同。
俗语说,祸从口出。
口无遮拦的人,不谨慎言语,往往招惹是非,反而显得愚昧。
李白的诗句里,有这么一句:“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雨落下不能回天,水泼出无法收回。
为人处世就应当谨慎言语,否则覆水难收。
让言语为己所用,不出言不逊,谨慎言语的人,才是为人处世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