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演变每个人都有一段非常痛苦而又宝贵的驾考经历。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科目四一路过关斩将,才成为一个“马路*手”。那么这些甚至给你留下心理阴影的科目和我们今天要讲的目,也就是眼睛,有什么关系呢?
目是象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目”是根据人的眼睛形状创造而来的,在甲骨文中的眼睛形状多为横向,也有的是斜向,眼珠内或添一点表示瞳孔。西周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字形一般为横向,表示瞳孔的一点已经没有了。战国时的主要变化是将原来横向的目变为竖向的目,椭圆的眼眶为平行对称的方框取代,眼珠变成两横,脱离了象形变成笔划,是为主流变化,小篆沿袭了战国时期的变化,而隶书、楷书形状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笔画逐渐变得方折,一直沿用至今。
金文-是不是很像眼睛,只是没有瞳孔
小篆-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我们现在的字形已经无差别,只是楷书笔画更方了
字意演变《说文解字》:“人眼也。象形。”
目,本意指的是人和动物的眼睛。如、目测、耳濡目染等都是此意。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很多类似的意思,一个是指目光和眼力,如我们说一个人见识短,可以说目光短浅,也可以说没有眼力;再一个就是在古汉语表示看法,这个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了。
目,主看也。所以很多的和看相关的意思也由此而来。如注视、观看,我们常说的一目了然,就是看一眼什么都清楚了,就是此意。再一个就是看待,白居易在《不出门》诗中有句:“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意思是不知道天下人怎样看待我啊!再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目光示意、使眼色了。还记得刘邦项羽间那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吗?鸿门宴最终以刘邦安全逃离为结局,史记中有句话讲范增数目项王,也就是多次给项羽使眼色,但项羽不为所动。
鸿门宴
大家小时候不知道有没有用渔网补过鱼,渔网上网状的小格,形状就很像眼睛,所以目就指渔网上的网孔,而只有网孔不行,渔网要受力,还得有承重的绳索等,就叫作纲。所以纲目后面就被引申来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和细则部分。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是采用目随纲举的体例编写的中医药典,故名《本草纲目》,所以我们现在说经常说的目录、题目、条目、科目、项目等也就不难理解了,目就是主体下面的分支的意思,不知道你理解了吗?
渔网
本草纲目
目和眼究竟有什么异同,我们下一讲再看看眼的故事!